日本用3D打印技術建造了一個“火車站”
導讀:2025年4月,日本建筑科技公司Serendix完成了一座3D打印“火車站”的建造,但看這個所謂的火車站,更像是一個類似于公交站一樣的小亭子。這座名為“小湊鐵路富山站”的建筑位于千葉縣,采用混凝土3D打印技術打造,工期僅用了傳統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一。

據稱,這座單層建筑總面積約100平方米,包含候車區、售票窗口和工作人員辦公室。這個建筑并沒有那么大,很難同時作為候車區、售票窗口和辦公室。其設計打破了傳統火車站的方正形態,屋頂呈現出流暢的波浪形曲線,由12個3D打印混凝土模塊拼接而成,模塊之間通過特殊的榫卯結構連接,無需額外的鋼筋加固。

Serendix公司表示,3D打印技術不僅縮短了工期(從傳統的6個月壓縮至2個月),還減少了約40%的建筑廢棄物和30%的材料消耗。打印過程中使用的混凝土混合了工業廢料(如粉煤灰),進一步提升了可持續性。此外,波浪形屋頂的流線型設計能有效引導氣流,減少夏季空調使用能耗,符合日本《綠色建筑標準》的最高評級要求。
項目負責人佐藤健太(Kenta Sato)解釋道:“3D打印讓我們擺脫了模具的限制,能夠實現傳統施工難以完成的復雜造型,同時保持結構穩定性。富山站的屋頂曲線并非單純的美學設計——每個弧度都經過流體力學模擬,可在臺風季節分散風力,提升建筑的抗風性能。”

施工過程中,Serendix使用了自主研發的“移動打印機器人”,該設備搭載6軸機械臂,打印精度可達±1毫米。機器人通過BIM(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實時調整打印路徑,確保模塊尺寸完美匹配。

所有模塊在工廠預制完成后,僅用6個小時就完成了現場組裝。


這座3D打印火車站已于2025年3月正式投入運營,日均客流量約500人次。運營首月的監測數據顯示,建筑的隔熱性能優于設計標準,室內溫度在夏季比傳統建筑低3-5℃。

Serendix公司透露,目前已接到日本國內10個地方政府的訂單,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建造更多3D打印公共設施,包括社區中心和小型圖書館。此外,該公司正在研發可回收的打印材料,目標是到2027年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
隨著富山站的啟用,3D打印技術在土木工程領域的應用邁出了重要一步。正如佐藤所言:“當建筑可以像‘打印文件’一樣被制造,我們對空間、效率和可持續性的理解都將被重塑。”
(責任編輯:admin)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