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 L4 智駕公司 “ 投敵 ” 了!
時間:2024-11-22 09:17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閱讀:次
又一家 L4 智駕公司 “ 投敵 ” 了!最近,元戎啟行宣布獲得某主機廠 1 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創下今年自動駕駛行業最大融資記錄。雖然元戎沒有公布具體是哪個主機廠,但是有多方消息透露這就是最近智駕突飛猛進的長城汽車。是不是真的不好說,但魏派藍山的智駕確實可以,敬請期待汽車部視頻。

抱上車企的大腿 成了智駕公司的版本答案
元戎 CEO 周光還說手上有多個品牌超過 10 款量產車型,明年將迎來量產爆發期,這日子一天天的也是好起來了。
這家 2019 年成立的自動駕駛公司,在經過最初的無人駕駛探索期之后,很快就冷靜下來,轉頭尋求商業化落地。憑借低價、高質陸續獲得了阿里、東風、復星銳正等資本的投資,直到現在抱上了長城的大腿。

抱上車企的大腿 成了智駕公司的版本答案
相比友商,抱到大腿的元戎們無疑是 L4 企業里幸運的。
含著福特金鑰匙出生的 Argo AI ,搞 Robotaxi 3 年燒光 36 億美元,在 2022 年宣布倒閉;估值一度超過 10 億美元的禾多科技,今年 8 月解散了研發部門,創始人倪凱出走,大抵是寄了。
這鮮明的對比,或許,現在 L4 公司的版本答案就是得找個 “榜一大哥” 了。
要想知道 L4 公司為啥會混得那么慘,可能咱們得回到那個 “ 為夢想發燒 ” 的年代。
2012 年計算機深度學習興起,大家本能的覺得,你都可以分清楚物體的定義了,那用來幫助車子進行避障豈不是信手拈來?

抱上車企的大腿 成了智駕公司的版本答案
加上谷歌無人車獲得上路測試許可,特斯拉也在 2014 年發布了 Autopilot ,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風投資本瘋狂涌入自動駕駛賽道。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統計,2015-2017 短短兩年,全球自動駕駛相關的融資額達到 1438 億美元。

抱上車企的大腿 成了智駕公司的版本答案
那時,自動駕駛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巔峰時期,有超過 50 家自動駕駛企業在硅谷進行測試。
大洋彼岸的中國也是圍繞百度、清華、中科院三大 “ AI 黃埔軍校 ” ,涌現出 APOLLO 、 Momenta 、小馬智行等一大批新興智駕公司。

抱上車企的大腿 成了智駕公司的版本答案
不出意外的話就該出意外了,大家很快就發現,你這 Robotaxi 燒錢燒的也忒狠了。
Foothill Ventures 投資人邵旭輝表示,由于產能不足,當時一臺激光雷達能賣到 8 萬美金以上,一輛原價三四萬美元的車經過智駕改裝之后輕輕松松翻個四五倍。
這還只是硬件,還有人力成本、云端算力的支出、無人出租車隊的運營,無一不是花錢的大頭。通用曾經披露過, 2016 到 2018 三年間, Cruise 虧損了 15.12 億美元,獨木難支的通用最后只能接受外部融資。

抱上車企的大腿 成了智駕公司的版本答案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快速燒錢的同時,隨著測試的深入,無人駕駛終于還是出現了安全事故。
2018 年, Waymo 在一次測試中給一輛摩托創飛了。隔壁的 Uber 更加嚴重,直接撞倒了行人并致其死亡,這一事故間接導致了 Uber 退出智駕競賽。
而嚴重的傷亡事故也在告訴人們,咱們離無人駕駛還遠著呢,于是,資本很快就回歸了理性。2019 年,投融資金額從 811 億元下降到 184.2 億元,同比下降了 77.3% 。
所以, “ 斷奶 ” 之后, L4 企業們只能開始自主求生。目前路子主要有三條,一是上市融資,繼續搞無人車;二是造商用車,開辟新的商業模式;最后就是依托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降級做 L2 ,抱車企大腿。
其中,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就是上市陣營中的代表。就上個月,文遠知行美股上市成功,一經開盤漲至熔斷,目前市值已經超過 60 億美元。
但是在吸金的背后,文遠的落地情況并不樂觀,脖子哥最近去了廣州車展,順帶體驗了一下其廣州大本營商業化的運作,文遠知行的 Robotaxi 能見度甚至不如武漢的 “ 勺蘿卜 ” ,只在黃埔區有很小的一塊測試區域。
而無人巴士咱們也問了問當地居民,他們表示那個琶洲巴士在寬敞的 4 車道開三四十,除了安全員也沒見人坐過。這么個現狀,上市融資的錢能燒多久,我不好說。

抱上車企的大腿 成了智駕公司的版本答案
那現在路上也有不少順豐的無人快遞車在跑,商用車這條路能行嗎?脖子哥采訪了一位從事無人商用車開發的工程師霉霉( 化名 ),他的回答是:如行。
商用車屬于隔行如隔山,以智慧礦山項目為例,普通的激光雷達根本承受不住礦區的顛簸,必須開發專用的減震系統才行。而且目前無人礦車的效率只能達到有人礦車的 70%-80% ,還在小規模試點,仍需時日。
換到公路運輸上又不一樣了,開發自動駕駛卡車的卡爾動力工程師們發現,破爛不堪的國道有著各種層出不窮的 corner case 。他們最后選擇了用一輛人開的車帶著 1-5 輛自動駕駛卡車組成 “ 毛毛蟲 ” 編隊這種折中的辦法。
商業化效果雖然不錯,但也并不算完全意義上的無人駕駛。并且,中國 70% 的貨車都是私人所有,能夠這樣成建制的車隊仍然是少數。

抱上車企的大腿 成了智駕公司的版本答案
所以,商用車的泛用性并不是特別高。。。現在三條道路里,唯一跑通的就是從 L4 轉向 L2+ ,給車企做輔助駕駛方案。在供應商里負責產品的霏霏( 化名 )告訴脖子哥,這也是在 “ 求生 ” 的大環境下最合理的行為。其中最出名的要數 Momenta 了,他們獲得了奔馳、豐田、上汽等車企的投資,影響力大到車企發布會都要拿來作為宣傳點。但人家 Momenta 成立之初就用 “ 兩條腿 ” 走路,一邊做量產的 L2 方案,既能賣給車企又能收集數據,另一邊則全力發展無人駕駛。
而更多后知后覺轉型做 L2 的 L4 企業,只能無奈成為段子里的那個 “ 乙方 ” 。Cruise 高級主任科學家張航在接受硅谷 101 采訪時就說過,由于智駕硬件的差異, L4 方案并不是簡化一下就能變成 L2 的。這無疑增加了 L4 企業轉型的難度,更容易從一個技術問題,轉變成組織執行力問題了。

抱上車企的大腿 成了智駕公司的版本答案
更加要命的是,現在的主機廠們自己就有智駕團隊,一邊壓價,一邊挖人、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 的案例層出不窮, L4 企業們怎么辦?很簡單,涼拌。沒有車,就沒有接觸消費者的渠道,再好的想法都無法落地。而另一邊,隨著大疆、華為等巨頭進場,競爭格局則變得更加激烈。盡管霏霏說咱們現在各家的方案已經可以滿足 L3 ( 受限于法規無法落地 ),差距并不會太大。但很明顯的是,大疆、華為他們兵強馬壯、糧草殷實,還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哪哪都比不過,太難了。

抱上車企的大腿 成了智駕公司的版本答案
Emmmmm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簡直就是在重蹈 AI 被互聯網大廠占據的覆轍。雖然業界的大家都在硬撐,等待下一個經濟周期重新驗證自己的智駕路線,但就目前如此激烈的競爭態勢。。
抱上車企的大腿,或許才是最好的歸宿。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推薦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