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首屆3D打印技術深度應用課開班 百名研究人員“邊學邊用”
黃金首飾、飛機模型、人體器官、嬰兒用品……3D打印已融入到生活的每個角落。今天上午,江蘇首屆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深度應用省級高級研修班在南京開班,來自全省高校和企業的100名學員參與其中。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江蘇省人社廳主辦、江蘇省工程師學會承辦、南京弘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此次參加高級研修班的100名學員正是來自航空航天、機械、建筑、汽車、智能裝備等領域的中高級工程師和研究人員,地域覆蓋全省11個直轄市。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周功耀在會上與學員分享3D打印的廣泛應用。“目前,3D打印不再是簡單模型的打印,在考古、醫療、藝術等領域應用廣泛。材料的多樣化可以實現個性化定制的需求。”周功耀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獲悉,3D打印在醫療方面的應用早在兩年前就已“走進”醫院。2014年,鼓樓醫院便購買了3D打印設備制作導航系統,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近日,南京鼓樓醫院疼痛科在CT室成功完成了3D打印導航模版引導下經圓孔上頜神經射頻熱凝術。射頻后患者即感疼痛消失,僅余局部麻木感,手術共耗時30分鐘并獲得成功。陸麗娟說:“顱內卵圓孔的位置比較深,微創治療時需要精準的判斷位置,在沒有3D打印設備前,通過CT數據分析得到二維圖像,而現在通過立體的個人定制模板,可以精準診療,減少病人的輻射和痛苦。”在陸麗娟看來,一次穿刺成功,大大降低了反復穿刺帶來的風險,極大的提高了手術效率的同時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派來了近十名學員前來培訓。該公司的技術支持滿逸透露,就在幾個月前公司剛剛買了“新玩意”,同事對于3D打印都很陌生,但用起來才發現了不得。“我們以前設備里面的零件需要去找專業公司定制,由于定購數量有限,一個模具就幾千塊,成本很高。而現在3D打印直接可以定制我們需要的所有零件,自己建模自己打印,成本和時間都省了。”
據悉,2015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擴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特別提出要在3D打印這樣的新興交叉學科和市場需求空白領域開展技術標準研制試點工作。因此,推動3D打印技術發展也是中國科協及所屬學會重要工作之一。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