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訪問我國工業級3D打印巨頭珠海西通!
1月16日,著名雜志《經濟學人》的中國區域主編Vijay V.Vaitheeswaran對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3D打印機生產商珠海西通電子有限公司進行了采訪,具體采訪內容將出現在新一期的《經濟學人》上。
早在2011年2月,《經濟學人》的封面上就出現了這樣的標題:3D打印如何改變世界。作為一本每期全球發行量高達140萬份的雜志,《經濟學人》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財經雜志之一,而當年的那篇封面文章無疑讓3D打印受到了更廣發的關注。
“18世紀晚期的工業革命使商品的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從而產生了超乎想象的規模經濟,改變了整個經濟和社會。如今,一項嶄新的制造技術初露端倪,卻與大規模生產背道而馳。3D打印使得單品制造幾乎和大規模生產一樣便宜,從而必將對規模經濟產生削弱效果。它對世界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或許能與當年工廠的出現相提并論。”編輯在文章開頭如此寫道。
“像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計算機一樣,現在僅有少數學院或特殊行業的愛好者與工作者在使用3D打印技術。不過也正如計算機一樣,隨著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不斷降低,它正迅速推廣開來。一臺最基礎的3D打印機的目前價格甚至低于1985年一臺激光打印機的價格。”文章繼續寫道,“總之,3D打印技術的大規模生產將使規模定制成為可能,無論是兒童用品,還是鞋、眼睛,甚至廚具。”
通過降低大規模生產的門檻,3D打印能促進創新。如果您在計算機上設計了一個模型,您可以先打印一打,看看是否具有市場需求,然后再打印50個,分發給一些用戶,并收集他們的反饋信息來進一步修改設計。
偉大發明所帶來的影響往往都是難以預測的,如1750年的蒸汽機、1450年的印刷術和1950年的晶體管。而今,我們仍然無法預測3D打印在漫長的時光里將如何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既然這項技術已經來臨,它就會改變自身所能觸及到的每個領域。
Vijay講述了自己此次來訪的原因:“目前,美國和歐洲由于起步最早,在全球3D打印行業中處于領導地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普遍起步較晚,大約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但我們注意到,中國在技術方面發展迅猛,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新一期文章要收集有代表性的中國3D打印公司的原因。”
據最新調查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的3D打印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億元,2018年有望突破200億元,2014-2018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43.4%,屆時中國或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場。
“當前3D打印技術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國內外的3D打印應用率普遍較低,但該技術有一個遠大的前景。未來十年是中國3D打印各領域創業的黃金十年,相對于歐美國家,3D打印在中國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西通PR經理賀思怡說。
“西通于2010年投入研發3D打印機;2013年推出國內首臺彩色FDM桌面3D打印機;2014年發布全球第二款高精度的光固化桌面3D打印機;2016年銷售出3萬多臺3D打印機,據統計這占到了全球3D打印機銷量的10%,在中國則穩居銷售第一名,而這也許就是《經濟學人》來訪的原因,”賀思怡解釋道。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