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專業級培訓何處下手?
教育本身也是3D打印行業的一個巨大的市場,做為設備、材料和軟件廠商所成立的培訓學院如何開發實用且層次豐富的教材才能降低培訓的商業模式的風險?做為企業在人材準備的時候需要重視哪些層面的培訓才能將培訓費用花到恰處?本期,在研究美國UL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向的基礎上,與網友分享3D培訓需要重視的那些事兒。
3D打印的標準
當前3D打印圈子的確在呼喚標準,而隨著歐盟支持的SASAM項目發布標準化路線圖,ASTM F42關于增材制造材料的一系列標準,FDA發布增材制造設備的技術考慮等一系列規范。3D打印逐漸擁有了自己的通用“語言”和方向。
在國際上推廣的3D打印培訓方面,以UL為首的培訓機構尤其重視培訓內容的設置與培訓方向需要與國際上的標準和規范相一致。包括:
質量管理系統與規范方面:14 CFR 145.163-培訓需求,AS 9100 C:2009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for Aviation, Space, & Defense Organizations (類似ISO 13485:2003 & ISO 9001:2015), ISO 9001:2015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類似ISO 13485:2003&AS 9100C:2009), 21 CFR 820.25-FDA Quality System Regualitions, ISO 13485:2003 Medical Devices-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Section 6.2.1, Section 6.2.2).
現狀與方向
雖然3D打印的培訓成為制約增材制造得以推廣的一大限制因素,也成為各個企業頭疼的問題。每個國家的政府紛紛提出將3D打印培訓的重視放在戰略高度。然而,離開腳踏實地的準備工作,3D打印培訓很難落到實處。當前的培訓框架結構是難以滿足3D打印所需要的專業程度的。如何從低處著手,高處著眼成為培訓機構和大學急待解決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們不妨參考美國UL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工程設計方面的培訓
-獨特的組件和組件設計指南:由于不同的3D打印對制造過程中包括支撐結構的需要以及后處理過程中的各種需要都是不同的,這就需要設計師有一份設計技術指南,在設計的過程中將加工的要求考慮進來。
-增材制造與傳統制造零件的交互配合:傳統制造技術尤其是電火花,CNC機床切削等工藝與3D打印的配合將成為一種工廠里的現狀,甚至成為自動化流水線上搭檔的“小伙伴”組合。設計師需要懂得后續加工與前期加工的配合情況,才能減少無效設計的發生情況。
-增材制造的專業要求
-CAE系統的交互操作
-新的先進的仿真軟件:專門針對于增材制造的仿真軟件是個新領域,在這種方式中,仿真將是管理預期的一種手段,在上機之前告訴制造商什么是可以做的,包括支撐結構的設置,怎樣做是優化的結果。可以說,仿真產生的洞察和理解,減少了制造商的痛苦和不可預知的故障。
增材制造工藝方面的培訓
-能夠對多種技術的結果進行預判
-了解加工環境、軟件、集成、沉積速度、機電一體化、支撐結構以及其他影響加工結果的因素
-了解設計、材料與加工工藝對結果的相互影響
增材制造材料方面的培訓
-了解增材制造材料和傳統材料的不同屬性與加工表現
-獨特的環境、物理、化學及其他情況如何影響零件性能及加工精度
-設計、材料和加工工藝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后處理方面的培訓
-了解零件的各種不同后處理工藝
-各種后處理工藝對零件性能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檢測方面的培訓
-了解傳統的無損探傷檢測技術的局限性
-掌握新的技術和自動化工藝來加快檢測
-將檢測數據與設計和仿真數據相結合
-不同的風險處理技巧
規范與標準的培訓
-將現在的規范與標準翻譯和應用到增材制造領域來
-3D打印領域出現的合規要求
供應鏈的培訓
-對上游供應商和外包商所提出的新的質量要求
-新的/額外的質量控制和保證需求
培訓和認識的不足不僅僅局限了增材制造的發展,也增加了行業風險。看到不少企業要引入3D打印設備僅僅是為了加工現在傳統工藝能夠加工的零件;有不少企業購買3D打印設備之后就將其束之高閣,因為沒有能夠“玩”得轉得人材;也有企業跳到3D打印服務圈來,才發現錢都花在購買打印設備上來了,而沒有顧及后處理的投資和人材培訓的需求。
只有建立好完善成熟的培訓體系,3D打印才能獲得全面的繁榮。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