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3D打印千年古文物輔助教學
考古學,無疑是受到3D打印技術幫助的大學專業之一。就在兩周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開始3D打印古代文物復制品,協助教學。如今,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3D打印了一塊距今有3千多年歷史的巴比倫鍥形文字泥板的復制品。
坐落于坎特伯雷大學內的James Logie紀念館,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古代文物。然而,由于文物本身十分脆弱,很難近距離去研究它們。有的文物甚至有3千多年歷史,不可能隨便把交到學生手中。然而如今,通過3D打印文物的復制品,學生們終于有機會親手“接觸”到這些珍貴文物。
這項計劃是由工程學院的學生Don Clucas 、Paul Docherty和紀念館館長Terri Elder、 Penny Minchin-Garvin發起的。他們選取了一些文物,在機械工程院中對其進行3D掃描和打印。
這些文物中最著名的是一塊巴比倫泥板,上面刻有楔形文字,記錄古巴比倫的封地信息。歷史極為悠久,本身也極為脆弱,很容易摔碎。古代學教授Victor說:“楔形泥板隨著時間推移會慢慢變成塵土,所以,在它徹底消失之前,任何補救措施都十分重要。3D打印的復制品既可以輔助教學,又不會破壞文物。”坎特伯雷大學同時還打印了一個古希臘水杯的復制品,這個水杯是在公元前525年制成,距今有2500多年歷史。它非常的脆弱,幾乎不能用手直接拿著,而3D打印的復制品則可以讓教師放心拿在手上,為學生講解考古學知識。
為了保證最佳的打印質量,大學使用了polyjet (聚合物噴射技術)3D打印機。雖然有人可能會說,3D打印的復制品會漏掉許多細節,然后事實上并非如此。通過Artec Spider 3D掃描儀,甚至能記錄下了原文物的質地,確保最后打印出來的全彩3D打印件,與原文物盡可能相同。同時,坎特伯雷大學在網上公開3D掃描圖,供學生自學或者打印。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大學目前正準備與其他博物館合作,打印古代文物,這將為考古學研究提供極大的幫助。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