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幫18歲小伙告別“鴨子步”
時間:2017-08-29 11:33 來源:南極熊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幼時骨折如今股骨嚴重畸形,3D打印讓18歲小伙告別“鴨子步”
河南18歲的小伙曉華(化名)因為小時候骨折未處理好,導致股骨嚴重畸形,走路的樣子像“鴨子步”。2017年2月12日,曉華來到武漢協和骨科醫院就診。接診的張波博士檢查后表示,曉華的情況若不及時手術,可能會過早讓他的關節報廢,最后只能更換人工關節。16日,該院的葉樹楠教授和張波博士聯手為曉華實施手術。

△曉華(化名)的腿部變形,走路像“鴨子步”
由于曉華的股骨必須切掉一段,傳統方法是術前計算出需要截骨的角度,術中用兩根導針方向估計截骨角度再截骨,這樣容易產生誤差。為精確截骨,醫生利用了3D 打印導航模板技術,術前打印出模型,定制精準角度的3D截骨導板,術前進行模擬操作,以便正式做手術時成竹在胸。制造這個3D打印導航模板的正是金璽銀杏工業設計公司。手術第二天,醫生便鼓勵曉華下床活動。很快曉華已能拄著拐杖行走,這場手術讓曉華徹底告別了“鴨子步”。張波博士說,如今3D打印技術在骨科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優勢在于讓手術更加直觀,而且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確程度,有利于患者術后快速恢復。腹主動脈瘤+脊柱側彎畸形,3D打印助60歲“蝦米病人”微創治愈
2015年12月,60歲的確診為腹主動脈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相當于腹腔里隱藏了一顆定時炸彈。而且,紀先生患先天性脊柱側彎畸形,脊柱向一側嚴重彎曲,整個背部往前凸起,像“蝦米”一樣弓著,腹部凸起,也稱為“蝦米病人”。脊柱側彎畸形將原本增大的腹主動脈瘤推擠到一邊,造成進一步扭曲。
腹主動脈瘤的治療方法包括傳統開腹手術和微創腔內修復手術。但家人擔心紀先生年齡太大,手術創傷大可能出現并發癥,因而拒絕開腹手術,堅持要微創治療。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潘友民介紹,微創腔內手術的技術本身已經非常成熟,對普通的患者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是患者腹腔內3個幾近90度的轉彎讓微創手術變得復雜且充滿挑戰。
為明確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減少手術風險,訂制手術方案,他們借助了CT三維成像取得影像資料,再通過3D打印技術將腹主動脈瘤1:1真實還原,并通過“私人訂制”腹主動脈瘤模型,在體外模擬了整個手術過程。而完成CT數據重建及演示模型制作的也是金璽銀杏工業設計公司。“這種1:1的打印可以從三維角度測量各個徑線,更加精確和個體化。”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鄭智介紹,沒有3D打印技術以前,胸腹主動脈血管成像(CTA)是腹主動脈瘤的常規檢查方法。但由于該病人動脈瘤情況復雜,CTA的二維測量如果有些許誤差,就會導致支架無法植入。
更讓患者放心的是,借助3D打印,醫生在手術方案制定的過程中,已經將手術演練了一次。通過這樣模擬支架植入過程,三個支架植入的順序、路徑、方向都得以確定,醫生們相當于為本次手術提前“踩點探路”,讓醫生和患者都充滿了信心。2015年12月15日,手術根據之前模擬的過程一一進行并取得圓滿成功。
然而,這只是金璽銀杏工業設計公司130多例醫療3D打印案例中的兩個,還有更多醫療案例,我們在以后的時間里會逐一報道。(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