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骨科醫院成功開展河南省首例3D打印人工椎體植入術
2017年11月2日上午,鄭州市骨科醫院業務副院長梅偉、脊柱骨科Ⅰ主任王慶德領導的醫療團隊,完成河南省首例胸椎體腫瘤全切3D打印人工椎體植入手術。
△副院長梅偉在手術中
患者是一名少見的原發性胸椎腫瘤患者,全身情況復雜,高齡、骨質疏松、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以及既往病椎骨水泥注射病史,都給手術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術前在我院介入治療小組的輔助下,患者完成了胸椎病變節段動脈栓塞及下腔靜脈濾網植入,為手術做好了完善的準備。梅偉副院長帶領王慶德主任的脊柱骨科Ⅰ醫療團隊,經過反復論證,精心準備,為患者制訂了病變椎體全切、3D打印人工椎體植入并固定的手術方案,并通過CT精確測量椎體尺寸,及時定制了合適的3D打印人工假體。在麻醉科、綜合內科的通力協助下,經過4個小時的艱苦奮戰,手術得以順利完成,患者術后的各項生命體征平穩,疼痛明顯緩解,手術前經常因為疼痛無法睡眠,術后當天晚上終于睡了一個安穩覺。
目前,國內對于3D打印技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隨著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的不斷拓展,這項技術在骨科已經嶄露頭角,給骨科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改變與希望。3D打印人工椎體優勢顯著,首先是將其放到切除病變后的相鄰椎體之間,能起到可靠的連接和支撐功能,而且與骨的界面摩擦力大、不容易塌陷,近期與遠期穩定性良好;其次人工椎體被設計為微孔結構,形狀像海綿一樣,類似骨頭中的骨小梁,有了這種骨小梁,相鄰正常椎體的骨細胞可以長入其中,最終二者融為一體,從而實現骨整合;其三是人工椎體可依據術前CT數據與實際臨床需要,打印出個性化人工椎體,為患者做到“量體裁衣”;最后人工椎體無需取自體骨植骨,避免再次創傷,減少感染風險,節省手術時間,減少了患者醫療的費用。
△3D打印出的人工假體
梅偉副院長在手術后表示,醫療行業存在大量的定制化需求,難以進行標準化、大批量生產,而這恰是3D打印技術的優勢所在,通過數字化技術和軟件,利用3D打印機,直接打印出人工假體,不僅解決了手術中的難題,也大大提高了骨科患者的恢復質量,還加快了愈合時間。總而言之,醫學3D打印的前景是非常好的,但實現的過程任重道遠,還需要進行更多實質性的探索,需要醫學工作者、工程科技工作者、生命學科的教授共同合作,把這個事情做得更好。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