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界頭巨之MakerBot
MakerBot是美國著名的桌面級3D打印機設備商,其總部位于美國紐約的布里克林,成立于2009年1月。
MakerBot從成立之初的只有三個人的企業,發展到今天擁有300多名員工、三個門店的行業領導者。其生產的MakerBot Replicator系列3D打印機成為了行業的標志性產品,產品遍布全球,而MakerBot也成為目前桌面3D打印機市場的翹楚。
2013年,在獲得幾輪投資之后,MakerBot被3D打印機行業老大、美國上市公司Stratasys收購,收購價格達到4.03億美元。之后MakerBot作為Stratasys在桌面級3D打印機的子公司,仍然是獨立運作,保持著一如既往的發展勢頭。
MakerBot已經成為桌面級3D打印機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企業,在產品創新、銷售額以及市場影響力方面保持著行業領先地位。
MakerBot的發展史以及企業戰略研究。
在這篇報告中,我們詳細研究了MakerBot的發展史以及在其成長道路上的關鍵事件,同時我們結合3D打印行業近幾年的發展,分析了MakerBot的企業戰略。從時間的橫軸以及事件的縱軸兩個維度來闡述MakerBot成功的關鍵要素,讓對于3D打印行業感興趣以及正在從事3D打印行業的企業家和人士有一個完整的參考樣板,同時也對3D打印行業的行業特質有清晰的認識。
在這里,讀者會看到:
- n 以時間為線索的MakerBot的詳細發展歷史,其中的關鍵事件。
- n MakerBot的技術發展路線以及分析,其技術發展戰略的變化和演進。
- n MakerBot的市場戰略的變化和演進,MakerBot是如何培育、孵化3D打印這個小眾市場的。
- n 認識和了解MakerBot在發展中的關鍵人物以及他們的作為。
透徹了解MaKerBot的發展,并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把MakerBot當做一個行業內的標桿來進行研究,關鍵是要從這面“鏡子”中透析3D打印行業的發展,從MakerBot身上學習現在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如何才能抓住行業機遇,實現跨越性的質變。
MakerBot確實是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初創企業從零開始的起步過程,從中我們不僅看到3D打印行業中企業的發展情況,更重要的是在全民互聯的時代,一個企業如何發展和長大,如何抓住互聯網的機遇,不斷改變自己,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所以,本篇報告不僅是3D打印行業認識的重要參考資料,同時也是所有需要在互聯網時代發展壯大的企業的經營者重要的借鑒。
在互聯網時代,不管是Web 2.0還是3.0,不管是移動互聯還是寬帶到戶,我們都可以看成是一個全民互聯的時代,這個時候如何實現過去的傳奇,MakerBot給我們非常有意義的啟發。
MakerBot的發展,不僅僅是其創始人對于個人夢想的執著追求,也是MakerBot公司對于美國夢的實踐。從個人角度來講,MakerBot的創始人Pre Pettis先生從小就懷著制造屬于自己的產品的夢想,成立MakerBot也是他在追逐夢想的一個臺階。而MakerBot從默默無聞,只有三個人的小作坊,發展到如今市值4.03億美元的行業龍頭,而且從開辦到現在,始終沒有離開紐約的大眾居住區布魯克林,這不也是美國夢的現代版本么。
有追求才能有進步,MakerBot用自己的創業歷程證明了這一點。它現在還在追著自己的夢想在前進,這個夢想很大,讀者在報告中就可以看到這個宏大夢想了。
第一章 起步與開源
2009年1月,MakerBot的誕生
MaKerBot的起源,我們需要把時間撥到2009年的一月份。在這個冬天,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外面正下著雪,天氣陰冷而潮濕。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個辦公室內,有三個人正在熱烈地討論著,他們已經下定決心要做一個能夠自己復制自己的機器,這就是后來的3D打印機。他們已經知道自己面對的困難很多,雖然有一些參考,也有一些開源的網上資源可以幫助他們節省很多的精力,但是他們還是要做很多的工作,因為這些參考或者資源目前都處于研究階段,很多是實驗性的、不成熟的,而他們要做的是基于這些資料把產品從不成熟變成一種可以商業化的商品,他們的目的是讓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3D打印機,讓當時價格高高在上的3D打印機走向民間,讓創客們都可以擁有自己風格的小型工廠。
這三個人就是在MakerBot發展上面最關鍵的三個人物,他們是Pre Pettis、Zach Smith也就是Hoeken以及Adma Mayer。在MakerBot成立之后的近半年的時間里面,MakerBot就是這三個人在運作。眼下,他們正在布魯克林駭客社區NYC Resistor的辦公室里,喝著咖啡,為新成立的公司起名。他們想了很多的名字,最終他們決定采用“MakerBot Industries”做為新公司的名稱。順便提一下,這個NYC Resistor社區是Pre Petti創辦的,而這間辦公室,是社區成員Jake租賃的辦公室。
MakerBot已經成立了,但是他們一無所有,他們倒是有了一筆不算正規的“天使投資”作為他們的啟動資金,而這筆資金只有75000美元,與其說是啟動資金,倒不如說是他們憑著自己的熱情和追求打動了兩位出資人,他們向出資人借的錢。而這會兒,他們只能依賴著NYC Resistor社區的場所進行辦公,這樣可以節省租金,而且由于他們人手不夠,很多的事情需要這個駭客社區的其他成員幫忙。
當然,他們三個也是NYC Resistor社區的成員,這個社區能夠為他們提供的最大的幫助還是一臺Pre Pettis在成立NYC Resistor的時候購買的價值兩萬美元的數控激光切割機。就這樣,他們三個挽起袖子干了起來。
一開始,MakerBot就注定了只能走3D桌面打印機的這條道路了。但是,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研制和銷售桌面3D打印機都是一條艱辛的事業,當時是因為市場很小,沒有人知道這種產品,而現在呢,市場雖然擴大了,但是全世界有幾千家桌面3D打印機的生產商,市場還沒有起來,競爭卻異常激烈了。然而在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上,MakerBot用自己的勤奮工作態度和扎實的工作精神,一路走來,最終獲得如此的成功,真的是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講述。
在進一步介紹MakerBot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MakerBot的這三位創始人,他們到底是什么背景、后來的發展如何呢?還有,他們從誰哪里借到或者說是籌集到75000美元的呢?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