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內首臺金屬3D打印機年內亮相
剛剛過去的周末,立體梯形、車模型等一個個三維模型亮相東郊記憶,圍觀人群中,一位小學生用一句“不可思議”表達了自己的驚嘆,這便是發生在“成都市2014年科技活動周”上3D打印演示區的一幕。為推動我市3D打印產業快速發展,市科技局通過設計一幅“路線圖”,搭建一個“大舞臺”,讓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紛紛“上臺表演”,劇目高潮也將從今年開始一一上演。
與世界接軌 編制“3D打印路線圖”
在成都小朋友驚嘆3D打印之前的30多年,美國科學家查爾斯·胡爾便已在1983年發明了3D打印技術,從此在全球掀起了一場顛覆傳統制造業的“3D打印”浪潮。“這項技術的運用將推動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四川大學教授、成都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殷國富告訴記者,在2013年制定的九個面向未來發展和全球競爭的“產業技術路線圖”中,3D打印產業就是其中一項。
“從2013年3月開始,我們依托成都市科技顧問團,聯合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頂尖咨詢機構,啟動‘成都市產業技術路線圖’的編研工作。”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之所以編制《成都3D打印產業技術路線圖》,就是因為成都在3D打印材料、系統集成、高端應用等領域具有一定優勢,發展3D打印符合成都產業發展需要。
成立聯盟 整合3D打印產業創新資源
2013年10月,《成都3D打印產業技術路線圖》正式公布。為實現全產業鏈的技術突破和搶位發展,系統設計、金屬材料、打印裝備3個核心技術環節開展協同創新,成都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應運而生。
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2013年,根據產業技術路線圖的設計,市科技局改革科技計劃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圍繞重點產業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拿出7400萬元資金,組織實施了10個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項目。項目完成后,將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推動3D打印產業的快速發展,并將直接帶來數十億元經濟效益。
按照項目實施計劃,今年之內成都本土化的第一臺金屬3D打印機可以完成研發并投入使用。
六大工程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市科技局在推進科技創新驅動中,探索了一條“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匹配資金鏈、提升價值鏈”的行動路徑,這是市科技局規劃發展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六大工程”中的一次成功實踐。
按照六大工程的設計,市科技局已于今年4月啟動了戰略性新興產品和重點新產品研發補貼資助、研發機構資助、科技人才創新創業資助等14個類別的2014年第一批科技項目申報。據悉,2014年第一批科技項目目前正在積極申報中。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