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就建成!“3D打印房”備受矚目的原因
在舒適房屋里居住的權利,是世界上任何人都擁有的“基本人權”。
據國際聯合人類居住計劃(UN-Habitat),為了在2030年前滿足全世界四成、約30億人的住所需求,預測必須以每天9萬6150戶的速度來加快建設。
■3D打印,Open Source住宅模型
有一成套建筑工具,能讓你用最低的技能和最少的時間來建造房屋。它就是“WikiHouse”。
把網上的三次元形狀材料打印出來,只需要把零件組裝起來,就可以自制一個住所了。
以倫敦建筑事務所“Architecture 00”的年輕設計師為中心的團隊,設計開發出這種劃時代住所。
自2011年的活動開發以來,一連串的活動就吸引了政府、非營利團體和民間企業,也得到了WikiHouse Foundation(WikiHouse財團)的支持。他們專心致力于以高功能且低價格,為進一步解決住宅問題而努力。
WikiHouse設計的三次元形狀材料,Open Source(開放資源)是其特點所在。不僅可以自由的下載,而且還可以使用谷歌3D造型軟件“SketchUp”來編輯數據,按照客戶的要求來設計住所。
如果準備好了設計材料,用激光刀(激光加工機),從木材里切出橫梁或者壁板之類的。不需要特別的工具,用拼圖的要領把各自的零件合并起來,組裝屋頂和地板還有窗框之類的,再進一步加上隔熱材料和窗戶,僅僅數日就可以建成住所了。
■推廣3D打印技術,活用在建筑上
作為在建筑領域引進3D打印技術的例子,除了2014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由3D打印“輸出功率”的建筑物“3D PRINT CANAL HOUSE”完成外,意大利的WASP社正在推進建設用的3D打印機“Delta WASP”的開發。
加上這些措施,如果普及像“WikiHouse”那樣的Open Source住所模型的話,很多人能擁有舒適的住所自不必說,有效活用各個地域的各種資源,讓住所與氣候、環境相適應的“自產自銷”的道路也會更加開闊。
2030年的世界人口預測達到84億。以該技術為線索,來解決以億為單位衍生出的居住問題。人們對此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