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空導彈制造應用3D打印和機器人裝配技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也提到,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兩會”前夕,國務院印發《實施若干規定》,對科技成果轉化做出規劃和指導。中航工業黨組也就學習《習近平關于創新論述摘編》做出部署。
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會濤:3D打印和機器人裝配已應用于導彈制造

近年來,我國空空導彈研制始終注重技術創新,我們已在導彈研制和生產中采用了3D打印和機器人裝配等新技術,這就是持續創新的結果。但想要深入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是基礎和關鍵,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要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著力完善人才政策,健全體制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在用好、吸引、培養人才上下功夫,為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創造良好環境。
近幾年,我感到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一線科研人員負擔太重。雖然經常加班加點,但真正能用于科研的時間還是太少。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目前的科研管理體制要一線科研人員成為“多面手”,科研人員什么都得會干;二是客觀環境需要應付各種非學術的事情,各種非學術會議過多,科研人員不能完全專注于科研事業。
我們都知道搞科研必須要全身心投入,要廢寢忘食才能有所成就,甚至需要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怪才,太世俗了很難做出原創性的成果。我認為如何為科研人員服務、減輕他們的負擔、激發潛能、調動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我為總理的報告拍手叫好!希望能將這條措施落到實處,創造讓科研人員不受干擾、潛心研究的寬松環境。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