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讓你的聲音永垂不朽
彈指之間,封存最美的聲音。
——奧利維爾(固體震顫技術發明人)
就在前幾天,一場“間諜說”鬧得沸沸揚揚。據說現在的商業間諜可以通過錄下3D打印機工作時發出的聲音來逆向還原出正在打印的物件。這個新聞一曝出來,著實讓很多使用3D打印技術的公司緊張了一把,但是冷靜下來想想,機器會發出有規律的聲音,這一定是件壞事嗎?
通過3D打印機,可以將聲音可視化并變成藝術品,你敢信嗎?
“固體震顫”(Solid Vibration)是瑞奇(Ricky vanBroekhoven)和奧利維爾(Olivier van Herpt)兩位工程師攜手完成的一項新技術。瑞奇專門從事音響設計,而奧利維爾是一位3D打印工程師,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是怎么弄出了這項新技術的呢?
這得從瑞奇的工作開始說起,瑞奇幾乎整天跟聲音打交道,這份工作讓他能夠時常捕捉到來自靈魂深處的震顫。在一次對音響的外機箱設計進行原型驗證的過程中,他接觸到了3D打印技術,一邊他看到自己設計的音響在打印臺上快速“生長”,覺得新奇無比,同時FDM打印機特有的嗡嗡聲觸發了他敏感的職業神經。
對于現在的科技來說,聲音的記錄已經不再是一件難事,我們可以利用電磁、轉化成數字信號甚至直接記錄音波的形狀,但是無論哪種方法,似乎都缺少了一點藝術感,那么,記錄聲音所帶來的“震動”呢,記錄的儀器如果是3D打印機呢?
在這臺機器的打印平臺下方,安裝了一部特制的擴音裝置,它能發出很強的低頻音,然后聲音被打印平臺放大,同時產生了有規律的震顫,這就讓打印出來的工藝品上帶上了美麗的波紋,這種技術就被稱為——固體震顫。
不要小看了這項技術!它可不是在平臺下面裝個低音炮那么簡單,3D打印技術的一大優勢就在于精密,本身打印平臺的震動就是對打印作業的巨大干擾,要想保持藝術品的造型與精度,機器不僅要控制噴頭,更需要平臺根據其上打印物品的重量利用算法及時調整打印參數以控制震顫的力度,讓噴頭和平臺協同作業!
奧利維爾曾說,固體震顫所產生的波紋極具自然之美,并且具有信息記錄的價值。理論上來說,他們可以將一句話、一首歌乃至一場音樂會,用這種方式記錄下來。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這份記錄的時間性,他們的固體震顫,是用黏土材料打印的,也就是說,你可以直接把它制成陶瓷器,這樣保存個幾千年是沒有問題了……
想象一下,以后你爺爺你父親再不會有《傅雷家書》或者《孔氏家訓》這樣的紙質秘籍傳給你,而是留給你一個長滿奇怪花紋的陶罐,然后你再把花紋所代表的音波逆向解析出來,這知道祖上都定下了哪些規矩了……
老鹿發現,這臺固體震顫3D打印機的顏值還是很高的。
一個這樣簡潔的金屬架
組裝出顏值滿分的黏土3D打印機
然后在“顏值”下面裝上“內涵”——特殊震顫裝置
更多的技術細節老鹿就看不出來了,歡迎各位大神來下面的官方視頻中探尋答案。
http://v.qq.com/page/s/b/w/s0187nl4xbw.html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