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3D打印機首次落戶安康并成功運用于臨床
3月9日,傷二科運用3D打印技術,歷時兩個小時自主完成首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內固定手術,標志著安康首臺醫用3D打印機落戶并成功運用于臨床。
據介紹,以前做這樣的一個手術因受傷部位血管豐富,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并且手術時間通常在3、4個小時左右。此例手術通過術前使用3D打印設備打印出肩胛骨實體模型,1:1還原骨折原貌,通過術前模擬手術操作、設計手術方案,不僅縮短了手術時間,而且也降低了手術風險。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可運用于醫療、建筑、服裝藝術、工業、文物修復、人像定制等領域。醫用3D技術就是將二維醫學影像數據轉化成三維立體的影像,通過重建患者受損部位個體化信息,再將信息傳入電腦進行處理,隨后連接到專用3D打印機上,1:1地將患者的受損部位“打印”成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手術方案。在臨床中可進行病情判定、術前設計、模擬操作、假體選擇、鋼板預彎、標本對比,使手術更加精準,并有效節省了術中時間,降低了手術風險,也能更直觀的進行醫患溝通和輔助教學。
3D打印設備打印出的實體模型,立體感強,比任何影像技術都真實,模型放在手中任意轉動。利用3D模型對骨折進行評估、分型及術前規劃,設計手術切口、模擬手術操作、制定術前預復位步驟、鋼板長度、預彎、放置位置、螺釘打入方向、長度等,都能做到術前心中有數。術中還能直觀利用3D模型指導手術進展,使醫生在手術中駕輕就熟,短時間內順利完成復雜的骨折手術,大大節省手術時間。
據悉,早在2011年,安康市醫院將3D打印技術運用于下頜骨粉碎性骨折等口腔手術領域,目前該院骨傷科、口腔科、神經外科等都已成功將該技術運用于臨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