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活著把玩自己的顱骨?3D打印幫你實現!
小編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感覺自己顱骨有棱有角的喜歡摸,所以如何能活著手捧自己的顱骨模型把玩?”知乎紅人野合菌是這么回答的——
1. 先到醫院做個MRI或者CT建個模,把DICOM文件要來拷下來。(當然,如果能拷segment好的skull更好)。骨骼的話CT比較方便便宜,但是傳說有輻射。
2. 到電腦上一張一張用Amira,或者Fiji某插件,或者Matlab,或者Photoshop把骨頭給segment出來。CT骨骼的話基本可以接近全自動Segment,MRI骨骼沒試過估計要手動。
(這個是Amira建模大腦的MRI,骨頭CT一個道理)
3. 骨頭3D建模可能需要把模型拆成幾份,你如果想要會動的下巴,那可能需要單獨打印。或者你的頭太大打印機打不了。或者可能放不穩,所以要切一半制造平面等等等等。
4. 導出STL文件。
5. 表面磕磣的話,用meshmixer或者別什么的把mesh優化一下
6. 打印,考慮到塑料模型性價比和精度,首選Extrusion(fused deposition),其次Stereolithography。
看完這個答案,我的內心OS 是,摸了摸自己的頭骨,好像確實挺好摸的~感覺得到了自己的頭骨以后單身狗們都可以隨時進行摸摸頭play了~(好像有點毛骨悚然阿…)~但是如果大家都這么干,醫院會不會很忙…
實際上3D打印的頭骨不止能夠用來把玩,更加實用的應用是在醫學領域,早在2014年,一名 22歲的荷蘭女孩在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檢查出患有罕見的對稱性硬化性厚骨癥,又名進行性骨干發育不全。她的頭骨是正常人頭骨的三倍厚,越來越厚的頭骨壓迫大腦,導致其嚴重的頭痛和視力衰退,若再不治療就會致命。他們請專業人士繪制了比例為1:1的頭骨圖像,然后交由打印機打印。整個手術過程持續了23個小時,所幸手術非常成功。
如今打印技術也更加先進,45分鐘就可以打印出一個完整頭骨。來自加拿大的NewPro3D公司宣布其專有的智能液體界面(ILI)技術已經成功地實現了新的3D打印速度。智能液體界面(Intelligent Liquid Interface,簡稱lLI)技術打印材料是光敏樹脂,其是在一個充滿樹脂的池子里,利用光和氧氣來“生長”出3D物體。據稱這種生長式打印的速度要比傳統方法快25到100倍,并且能兼容多種打印材料。使用這種技術,45分鐘便可打印一個完整頭骨。
所以借助3D打印有生之年還是可以活著手捧自己的顱骨把玩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