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重建顱骨治好“狹顱癥”患兒 中國首例
永州祁陽縣1歲6月的“狹顱癥”患兒小晨晨,近日從湖南省兒童醫院康復出院,醫院專家通過3D打印技術,一比一立體重建了晨晨的顱骨模型,準確實施顱骨重建手術,成功治愈了晨晨的狹顱癥,這也是中國首例3D打印技術設計微創全顱整形“狹顱癥”患兒。
術前的晨晨看起來跟普通孩子不一樣,頭型長而窄。
“兒子的頭型明顯和別的孩子不一樣,腦袋頂又長又窄像條船。”據晨晨的母親介紹,晨晨出生3個月大時,就發現他的腦袋偏尖,比同齡小孩更長更窄,極似“舟形”。當時也去當地醫院檢查過,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年齡的增長,晨晨比別的孩子明顯發育落后,不會說話,也不能正常行走,這才帶著孩子來到了兒童醫院檢查。
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吳水華介紹,顱縫早閉又稱為顱縫骨化癥或狹顱癥, 是一種顱骨先天發育障礙性疾病, 因其顱骨不能隨生長發育而長大可導致顱骨變形和腦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患兒出生時或出生后2-3個月即出現某條顱縫或多條顱縫的早閉,伴發或繼發慢性顱內壓增高、頭顱外形異常、眼眶或顳部發育異常。嚴重者可有視乳頭水腫、眼球突出等征象。
3D打印一比一立體重建晨晨的顱骨模型,精準實施顱骨重建。
吳水華表示,手術是治療狹顱癥的唯一途徑。其主要目的是擴充顱腔容積,解除早閉以及定容顱腔顱骨對大腦發育的阻礙。嬰幼兒大腦發育迅速,2歲已達到成人的70%-80%,因此2歲之前手術最為恰當。通過顱骨重建,解除早閉顱骨對大腦發育阻礙,預防智力、精神、語言、運動等功能遲緩發育的發生。
通過3D打印技術,一比一立體重建了晨晨的顱骨模型,吳水華帶領的手術團隊,在模型上進行手術方案討論和演示,最終確定了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案。4月18日,由吳水華主刀,醫院神經外科、急診綜合外科,麻醉手術科,重癥監護室,特檢科通力合作,歷經6小時為晨晨成功實施了顱骨重建術。
術后CT重建照
吳水華介紹,術中切除了7塊骨條,使晨晨剩余的顱骨形成浮游骨瓣,以此擴大顱腔容積。手術沒有傷及任何神經,術后各項指標正常,為孩子腦組織今后的生長留足了空間。5月初,晨晨順利康復出院。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