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課程不再讓孩子走向工廠 而是工廠走向課堂
“我感覺很神奇,她可以把吊墜上的花紋打印得很精細、精致和輕巧!”就在幾天前,來自北京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孫嘉妮體驗了一次3D打印的奇妙經歷。
孫嘉妮選擇制作一個橘紅色的愛心吊墜,在3D打印機運作時,打印機會把材料融化,然后根據電腦上的設計圖紙制作出一模一樣的模型,十分鐘后,愛心吊墜制作完成。
嘉妮體驗的只是3D打印技術的最初級階段。她還在課堂上了解到,原來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房屋、服裝和食物甚至人體器官。
“我希望以后可以用3D技術打印出一座童話里的城市,3D技術能真正走進生活,人們可以自己打印書包、家具和服裝。”
實際上孫嘉妮的夢想一點也不遙遠。從本學期開始,一門叫做“3D打印走進你的生活”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即將走進中學生當中。
“3D打印課程讓學生實踐活動從‘學生走向工廠’轉變為‘工廠走向課堂’。”在介紹專門為初中一年級學生設計的“3D打印走進你的生活”課程時,設計者轷軒表示,設計這門課程的初衷,就是將創意工廠帶進課堂,培養孩子們的“設計者思維”。

3D打印技術正在走進人們的生活。(圖片源自網絡)
3D打印入選北京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
近日,北京市教委市財政局下發了《北京市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項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初中學生參加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的累計分數,中考時將計入物理、生物、化學科目原始成績。
根據北京市教委介紹,設立北京市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是為了構建開放的教與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學習服務,為全市七、八年級學生提供優質、多元、豐富、生動的合作探究式實踐活動,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
“3D打印走進你的生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北京市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之一。
3D打印究竟與初中生有什么關系?課程的設計團隊表示,雖然現在很多孩子都聽說過并見到過3D打印的模型,但對3D打印技術的歷史以及物理、化學原理并不是十分了解,學生們渴望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世界上第一臺3D打印機是什么樣子?3D打印走過了多少年的歷史?3D打印技術的原理究竟是什么?3D打印技術能否打印出一個世界?
設計團隊介紹,探究是七年級孩子的天性,帶著這些疑問,學生們將走進“3D打印走進你的生活”課程。課程將通過對3D打印的發展歷程、技術成果、打印成品的展示來讓學生了解這項奇妙的技術。
接下來,課程將向學生介紹設計產品流程,畫出產品設計成型流程圖,標注設計制作過程中的設計原則,設計用到的知識要點。
“然后是對3D建模軟件學習,根據設計草圖進行3D模型制作。”課程設計團隊的工作人員介紹,學生將通過對3D打印機打印前的準備工作實際操作,來了解3D打印機的結構。
3D打印技術實踐活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學生們還需要進行實際模型打印,學習3D打印機軟件使用,并對學生設計好的產品進行成型打印,了解模型成型的過程與原理。最后,學生要從打印好主體上剝離廢料,“這個過程能讓學生們體會對成品誕生的成就感,同時鍛煉做事的細心能力。”設計團隊工作人員表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