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3D打印火箭海上著陸遭遇第三次失敗
自從去年12月成功實現首次陸地回收后,“獵鷹9號”海上著陸已經連續失敗兩次了。據了解,昨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利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將Jason-3海洋觀測衛星送入軌道,但是未能實現在太平洋遙控船上的正常著陸,算起來,這是第三次失敗。
此前獵鷹9號在著陸過程中發生爆炸
至于失敗的原因,SpaceX先后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最初該公司稱,獵鷹9號一級火箭其實已經實現了在海上回收平臺上的著陸,但由于速度過快,“砸”到了遙控船。不過,SpaceX在對數據進一步評估后得出結論稱,獵鷹9號的著陸力量和速度并沒有問題,但一個著陸支架未能鎖定,導致整個火箭傾倒在回收船上。當天,回收平臺所在海面浪高為12英尺至15英尺(約合3.7米至4.6米),這可能增大了火箭的著陸難度。當被問及如果是在地面上著陸是否會出現同樣的問題時,SpaceX CEO Elon Musk表示:“有可能。”
著陸失敗現場
SpaceX之所以如此執著于海上回收,主要原因在于節約成本。雖然地面著陸相對更為容易,但海上著陸能夠節省燃料,對于需要大量推進燃料的發射任務來說是更好的選擇。根據獵鷹9號發射任務類型的不同,SpaceX將選擇不同的最佳著陸方式。
火箭的制造成本極高,大概在6000萬美元左右,而每次發射任務都需要制造一個全新火箭。如果能夠實現火箭的回收,那么SpaceX在下一次發射時只需要花20萬美元對火箭補充燃料,并對火箭進行檢查和翻修使其能夠再次用于發射任務。
另外,除了加大回收率,SpaceX降低成本的另一項對策便是引進3D打印技術,比起傳統發動機制造方法,3D打印可以有效實現時間、成本節約,并且精度更高,可以實現的結構更復雜。幾日前,該公司剛剛與美國空軍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開發3D打印火箭發動機。據悉,此次的開發項目將成為SpaceX功能最強大的發動機,該公司也計劃在未來使用該功能強大3D打印火箭發動機執行將貨物和宇航員送到火星的任務。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