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幣制造也要用上了3D打印技術
Cooksongold公司正在將直接貴金屬3D打印技術(Direct Precious metal 3D printing)用于其自己的珠寶產品制造。該技術是不久前進行的一項耗資47.1萬英鎊的貴金屬珠寶增材制造技術研發項目PRECIOUS 獲得的成果。 Cooksongold是Heimerle + Meule集團的下屬公司,擁有為珠寶首飾和鐘表行業制造貴金屬產品的悠久歷史。該公司去年與EOS公司合作,推出了Precious M 080,這是一種先進制造技術,使用戶能夠使用一系列先進貴金屬粉末、18K金、950鉑金、925銀等創建復雜的珠寶和手表部件。 而在最近,該技術又被用于一種特殊的制造領域——造幣廠。Cooksongold主要向世界各地的造幣廠提供空白硬幣,而后者會在這種硬幣上制造出自己的圖案。使用該技術,這家貴金屬供應商決定完成一項挑戰,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不同的合金直接在空白硬幣的表面打印3D圖案。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構建平臺首先要被車銑以容納現有的18K金空白硬幣。隨后使用設計的“皇冠”CAD圖像,制造人員使用500克18K白色粉末以20微米的層厚直接將該圖像3D打印到硬幣上。貴金屬3D打印工藝會直接在硬幣的表面熔化金屬粉末以確保在金屬之間產生強大的粘合力。利用這種獨特的制造技術,廠商就可以在硬幣上制造切口和顯示真正的3D圖像,這使用傳統的沖壓技術簡直不可能完成。
不同合金之間的成功粘合。 該構建過程通常要用一個小時來完成,然后再30分鐘進行后處理。由于沒有支撐結構,硬幣很容就能夠取下來,并使用常規的自動或者手工拋光技術進行后處理。一般來說,一枚加工完成的硬幣重44.6克。通過將硬幣從中間一分為二,該團隊就能夠確認,他們第一次的嘗試展現了兩種合金層之間的“神奇粘連”。 在第一個案例成功之后,Cooksongold決定進一步實驗在金幣的兩邊進行打印的可能性,而這一次他們只使用鉑金。 于是,使用類似的工藝,構建平臺首先被車銑以容納直徑為28.1毫米、厚度為2毫米的空白金幣,再加上5.3毫米高浮雕的“皇冠”的形象。制作團隊用皇冠的CAD 文件將圖像3D打印在硬幣的一面上,然后再在另一面重復此項操作。加上短時間的處理整個過程花費140分鐘完成。
在這兩次試驗中,3D打印技術既展示了結合兩種不同金屬的能力同時結合兩種金屬的能力,又能夠讓廠商在硬幣上制造出比傳統沖壓技術更高的浮雕圖案。據天工社了解,傳統的硬幣能夠實現高度僅為1.00-2.00毫米的淺浮雕,而在3D打印技術的幫助下,Cooksongold可以在硬幣表面實現高達5.3毫米的浮雕。 Cooksongold公司最近在世界上最大的硬幣展——在柏林舉行的世界錢幣展(World Money Fair)上展示了這些3D打印的硬幣,引起了廣泛關注。錢幣制造行業的廠家都非常興奮,因為如果能夠直接在空白硬幣表面打印空心結構的話,可以大幅減輕硬幣的重量和材料的消耗。
除此之外,貴金屬3D打印技術制造珍貴而且極硬金屬材料,比如鉑金,的能力對于硬幣制造商和珠寶商來說同樣非常具有吸引力。“鉑金是貴金屬3D打印技術的圣杯。”Cooksongold公司業務發展經理 David Fletcher說。傳統上,鉑金是一種很難加工的材料,全世界只有有限的幾種鑄造設備才能夠成功地加工它。但是在3D打印技術這里它反而擁有獨特的優勢,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其導電率比較低,從而能夠在打印過程中顯著減少能源的消耗。可以說,3D打印鉑金的能力為珠寶商和奢侈品行業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過去由于鉑金的密度和重量問題往往限制了它的使用。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今年在瑞士舉辦的巴塞爾國際鐘表展上,Cooksongold將與國際鉑金協會(Platinum Guild)合作,展示3D打印的鉑金產品。
|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