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研發3D打印氣體傳輸器 用于肺部核磁共振
日前,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們借助3D打印技術制作了一個氣體傳送系統,推動肺部核磁共振研究進程。
在肺部核磁共振中有一項極具價值的研發項目:SVI,通過相關裝置,醫生們可以檢測到患者肺部的氣體分布情況等細節信息,隨著吸入氧氣的濃度改變,進行進一步的病情了解。這項技術聽起來有很高的應用價值,但是目前要應用到臨床十分復雜,所以如何使其簡單化一直是研究員們的重點課題之一。
以上提到的3D打印氣體傳輸系統可以方便地測量病患的肺部功能,經過對幾個原型部件的測試,研究人員發現,這個裝置完全可以作為與核磁共振搭配的設備。
我們知道做核磁共振時,不能讓任何含鐵的物質被掃描到,所以3D打印材料也在這方面凸顯了它的優勢,塑料耗材或者其他非鐵材料制成的3D打印氣體傳輸體統都非常合適。
制造成本也是該設備的突出優勢之一,傳統的相似設備價格一般在890美元左右,制造時間長達2周,而這些3D打印傳輸系統的成本只有2美元,制造時間只需一天。同樣地,它還可以方便地實現定制化,不同的病患可以選擇不同的尺寸,以便取得更加準確的檢測信息。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