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生物學教授使用3D打印制作教學標本
日前,新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簡單的3D掃描和3D打印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解剖學。
他們使用一臺消費級的3D掃描儀制作出了一只蔗蟾骨骼和一只角鯊頭部堅韌軟骨的3D數字模型。然后再用一臺選擇性激光燒結(SLS)3D打印機將其打印出來。這些測試樣品展示了高質量的復制模型是如何可以更方便的制造出來,并且揭示了3D打印在解剖學上更廣泛的應用。
據該項研究的首席作者,梅西大學自然和數學科學研究所的Daniel Thomas博士說,他們的目的是讓學生和教室更容易制造解剖模型。“解剖學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生態和一個物種的進化,并且為我們提供關于發展保護戰略的重要信息。要知道學生們直接通過真正的解剖標本來學習是不現實的,這就是高質量3D打印模型的用武之地。
“想象一下,在Silverdale(新西蘭的地名)的教室里我們能夠打印出一只罕見的恐鳥的骨骼。或者在美國的大學課堂上學生們可以研究一只鸚鵡的喙,而那個喙則是從新西蘭掃描得到的!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研究團隊是用的該校工程和先進技術學院的SLS 3D打印機打印出的這些模型。“我們使用的掃描儀對于一所普通學;虼髮W來說是相當便宜的。如果教師或學生沒有自己的3D打印機,在線3D打印服務也很不錯。”
“3D打印和掃描沒有最大尺寸限制,因為比較大的骨頭可以分成多塊打印,” Thomas博士說。
他承認解剖模型不考慮生物上的變異問題,而且在打印和處理過程中會有某些 方面丟失。然而,模型的最大優勢是,它們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教育機會,因為有些人可能無法利用原始標本。
Thomas博士稱他將使用3D掃描和3D打印來增加學生可以在他的脊椎動物課程上研究的標本種類。
(編譯自phys.org)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