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正用3D打印支架和干細胞長出一只人手
多年來,新媒體藝術家Amy Karle一直致力于通過衍生藝術來探索人體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她最近進行的一個被稱為“再生圣物(Regenerative Reliquary)”的項目就繼續著這種探索。在這個項目中她特別關注的是身體和人類細胞如何通過創造一只人手而在人體之外保持存活。這個讓人驚悚的“再生圣物”,目前正在展出歐特克的創新孵化器——Pier 9——里面展示,該作品包括一個設計復雜的3D打印手形支架,Karle在上面生長著人類細胞。
從個人的層面上說,使用人類細胞創造一只手對Karle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位藝術家一直以來都是多個3D打印假肢組織當中活躍的志愿者,這些組織包括Superhero Cyborgs、Kid Mob和E-Nable等,都給了她不同程度的啟發,為她的項目提供了靈感。
據Karle介紹,再生圣物的另一個靈感來自人類的骨骼。她解釋稱,這是支撐我們身體的結構和基礎。盡管我們可能認為這些骨骼基本上是靜態的,但它們實際上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動態和活力,對于我們的生命和健康至關重要。這位藝術家解釋說:“當已開始探索再生醫學時,我就開始研究骨骼、醫用植入物設計和增材制造了。我已經制作出了許多 不同種類骨頭的3D打印藝術品。而現在,我最關注的是人手。人類最容易辨認的骨頭就是手骨和頭骨。我們通過雙手來表達自己,并通過雙手來制造工具。
在創作這個3D打印的支架過程中,Karle與生物科學家Chris Venter、材料學家John Vericella一起合作,設計出了一個基于她自己的手骨結構的動態支架的3D模型。在設計該之家結構的時候,Karle不得不確保它是多孔的,以便于細胞的生長,并且以促進細胞粘附和生長的方式來打造它。同樣重要的是,該手骨支架必須要用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的材料制造。最終,設計的結果是一個復雜的、結合了一種花邊樣結構的人類手骨形狀。
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該3D打印的手骨支架是用一種定制的聚乙烯(glycol)二丙烯酸酯(Pegda)水凝膠混合物制成的,后者是一種用在諸如培養皿中的細胞生長材料。整個3D打印過程花了幾個星期,使用的是歐特克的開源DLP 3D打印機,其打印分辨率為50微米,層厚度為10-100微米。由于這款3D打印機的打印尺寸比較小,最大僅有64×40×134毫米,Karle只好在打印之前先把她的支架設計分成幾個部分。
在打印完成后,這件3D打印的手骨支架被放進了生物反應器中,并被捐獻給了舊金山的探索博物館。該生物反應器,既提供了一個有利于細胞的生長環境,同時也可以作為該3D打印手骨的展示柜,供參觀者仔細觀察。
這一項目的下一步就是要找到能夠在支架上生長的細胞。一開始,Karle想用自己的細胞或者取自一只老鼠的癌癥細胞。然而,由于其中牽涉到大量的安全問題,Karle和她的團隊最終決定使用從人類骨髓中提取出來的干細胞。目前,他們正在培養干細胞,并為并為將其播種到3D打印的手骨支架上做準備。雖然她最終能否成功地讓細胞在她的作品上升至尚有待觀察,但是我們還是愿意期待它出現令人興奮的結果——盡管這一過程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編譯自3Ders.org)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