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極光爾沃3D打印機讓文物走出“深閨”
眾所周知,四羊方尊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一張金字名片,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但是出于對文物保護的原因,四羊方尊極少走出國家博物館,來到地方博物館向市民展出,可謂是“藏在深閨少人未識”。時值518國際博物館日,極光爾沃3D打印機特別向全國地方博物館、學校等文化機構提供3D打印四羊方尊,讓青銅文化走向民間、親近大眾。
通過3D打印技術,實現了對四羊方尊的“復制”,同時幫助相關文化機構輸出歷史文化提供教學載體。據介紹,此次極光爾沃運用桌面級3D打印機制作出四羊方尊的迷你版“孿生兄弟”,讓市民有機會零距離觀察多種類青銅器的工藝造型、圖案布局、紋飾搭配等,真實觸摸青銅文化。
四羊方尊代表了商朝青銅器制作的高超水平,其結構復查,對鑄造工藝要求高。通常博物館制作一件四羊方尊復制品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時間成本。而基于3D打印數字化制造工藝把文物復制成本降低到極致,有效突破了這一瓶頸。除此之外,3D打印在文物修復或重建方面的應用也非常廣泛。
文物由于年代久遠,在經過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風吹日曬后,大部分已經風化并且仍在繼續風化,若不及時保護并獲取文物數據,其風采將永遠消失。但隨著3D打印技術及3D掃描技術發展,以數字代形式建立“文物數據檔案”變成了可能。近年來,隨著博物館數字化進程的大力推進,很多博物館與文物修復工作者嘗試利用3D打印與3D掃描技術,讓支離破碎的文物“起死回生”,在修復的同時可以繼續傳承。
數字技術的應用給歷史文物的修復、復原或復制,尤其是3D打印與3D掃描技術尚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我們希望運用3D打印技術為歷史文化的傳播及繼承貢獻一己之力,讓國寶文物走出“深閨”的同時,讓大眾有更多的機會接近歷史。此次,3D打印四羊方尊只是極光爾沃3D打印機在文物領域應用的一個小小縮影,未來我們還將繼續為更多的文化機構激活被“雪藏”的文物。(更多資訊請登錄官網:http://www.jgew3d.com/)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