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D打印投資市場上叫好的Carbon用戶買帳嗎?
Carbon曾以吸引了來自谷歌和Autodesk的1億1000萬美元投資刷屏3D打印圈,而這一融資占據了當年3D打印初創公司所吸引的風投資本超過40%的份額。
究其吸引投資的原因來自于其技術劍指攻克樹脂3D打印領域普遍存在的兩個最大弱點:打印速度和打印結果的機械性能。那么在投資市場上叫好的Carbon在用戶端市場上也將叫座嗎?本期,與網友一起來看Carbon的布局。
是魚,還是熊掌?
商業模式: Carbon的M1提供通過40,000美元/年的租賃模式,一方面降低了終端用戶嘗試Carbon技術的初期投資現金壓力,一方面也使得終端用戶在面臨Carbon后期設備技術更新的時候,更輕松的切換到更新版本的設備。
應用端: Carbon通過與在線打印服務商例如Sculpteo合作測試不同性能的材料,以及與工程公司例如TTH合作探索如何滿足汽車、醫療以及消費電子等不同領域的需求,開辟替代傳統注塑工藝的應用空間。Carbon的有些材料提供高彈性,有些材料可以耐高溫,并且具備一定的強度性能,這樣就方便了設計師選擇不同的材料以滿足要求。Carbon的合作伙伴TTH認為這對工程領域的設計師帶來了極大的自由度,而之前這些設計師需要做出各種設計上的妥協。
Review
Carbon的努力足以在未來的十年內產生足夠的現金利潤以回報其1億1000萬美元的投資嗎?畢竟,Carbon的技術并不是破壞性和顛覆性的,并沒有足夠改變當前樹脂打印市場的能力。
尺寸:Machine Design的Anthony Vicari認為Carbon的M1的構建室又瘦又高,這暗示著如果想構建更大尺寸的產品,由于樹脂固化的速度太快了,如何讓那些未固化的樹脂快速流動出是個技術難題,這或許限制了構建室的尺寸。而更大的構建室將會使得Carbon進入到模具市場獲得更多商業機會。
材料價格:當前Carbon的材料比其他幾乎每一個類的替代材料都更昂貴。在低端樹脂領域,其成型樹脂必須與FDM打印機所用的熱塑性聚合塑料相競爭。在高端材料領域,Carbon的氰酸酯樹脂價格是Cosine Additive的碳纖維加強聚碳酸酯的四倍,兩種材料有著相似的機械性能。當然,除了機械性能,Carbon的確有其他優勢,包括光滑的表面質量等等。
定位需一致:Carbon的總體戰略讓我們聯想到2D打印機市場打印機和墨盒的價格策略。然而,在3D打印領域,開源材料卻越來越成為主流。用戶為了實現最終零件的生產化就越來越需要控制他們使用的材料配方。不少的3D打印企業如惠普為了進入生產級別的應用都將其材料平臺開源化。
Carbon的打印機材料戰略將進一步減緩其銷售增長速度,并且限制了其進入到生產領域的應用。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中國3D打印網認為既然采取融資租賃的銷售方式,并且在材料領域開發工程級塑料應用,這些都說明Carbon將其市場領域定位于生產領域,然而,材料的昂貴價格必將是把雙刃劍,用戶端會不會買賬?還要看Carbon的市場戰略是否能與其市場定位保持一致。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