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群雄逐鹿 硬件之外誰主軟件沉浮?
3D打印飛機部件、3D打印人體顱骨……近兩年,3D打印在國內引來多方關注。只不過,當大多數人一窩蜂扎堆3D打印機、打印材料等硬件設備之時,近期知名投資集團賽伯樂宣布與法國達索系統開展戰略合作,讓人注意到3D軟件、3D設計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上游地位。
作為全球3D設計和體驗解決方案的領軍企業,達索系統在中國已經深耕了10余年之久。目前,達索系統的產品在汽車、能源、航空等領域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汽車領域,全球超過90%的主要汽車制造商采用了達索系統解決方案。國內包括上汽、東風等在內的傳統汽車企業,以及蔚來汽車等電動汽車企業,都與達索系統有合作關系。
在近期達索系統舉辦的體驗活動上,以達索CATIA設計軟件為基礎的整車碰撞模擬系統,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運用這套系統,使用者只需要通過佩戴3D眼鏡和使用觸屏筆,就可以實時調整車身結構,在車身結構不同的情況下,全方位進行車輛的虛擬安全測試。據介紹,這可以減少至少30%的測試時間。
“很多創新產品的推出,達索都是站在幕后的那家公司。”達索系統CEO查爾斯(Bernard Charles)表示。比如,針對生命科學這個異常復雜的領域,達索已推出基于3D體驗平臺的全新品牌Biovia,并為生物醫藥巨頭安進(AMGEN)等提供解決方案。
查爾斯表示,此次達索和賽伯樂投資簽約后,雙方將在中國的“智慧城市”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向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推廣3D體驗平臺,同時還將開設3D技術相關課程,在國內培養更多的3D技術人才。
“過去幾年,達索在中國維持了非常好的增長勢頭,因為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意識到創新和轉型的重要性。”達索系統大中華區新任總裁張鷹表示。基于這樣的表現,過去五年達索系統的股價上漲了148%,相比之下納斯達克指數才上漲了78%。
達索系統的國內合作伙伴南京國睿信維軟件公司市場部經理孫曉嵐告訴記者,國內越來越多的航天、電子和船舶企業開始運用基于3D體驗的協同研發平臺用于產品設計,單個訂單金額有時高達上千萬元。不過,考慮到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國內軟件公司會對達索產品做適應性的改變。考慮到“中國制造2025”給研發設計帶來的強勁需求,未來需要有更多的中國企業把目光投向3D軟件和3D設計領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