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7年醫用3D打印技術的七個領域應用進展(2)
時間:2017-03-21 08:50 來源:生物谷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2 手術導板
手術導板是將手術預規劃方案準確的在手術中實施的輔助手術工具。在多個學科都有應用,例如:關節類導板、脊柱導板、口腔種植體導板,還有腫瘤內部內照射源粒子植入的導向定位導板等。
Materialise制造兒科3D打印手術導板獲FDA許可

這意味著患有先天性骨疾病或骨骼受傷的兒童就能得到更好的治療。該3D打印導板是三維的,根據對患者骨骼的掃描數據生成,可以讓醫生獲得最真實的信息,從而更好地規劃手術。另外,其制造成本也不高,即便普通患者也負擔得起。
3植入物
一些植入物是通過鑄造或傳統的金屬加工方法來制造的,需要首先制造出模具,對于只需要一件或者少量的植入物來說,單件生產成本十分昂貴。再加上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植入物材料本身的高價格,骨科植入物的總制造成本是十分昂貴的。對于結構復雜的特殊植入物,使用從傳統技術也難以實現。而3D打印技術用于制造骨科植入物,可以有效降低定制化、小批量植入物的制造成本,并可以制造出更多結構復雜的植入物。近年醫療行業越來越多地采用金屬3D打印技術(直接金屬激光燒結或電子束熔融)設計和制造醫療植入物。在醫生與工程師的合作下,使用3D打印技術能夠制造出更多先進合格的植入物和假體。3D打印技術也讓定制化植入物的交貨速度得以提升,從設計到制造一個定制化的植入物最快時可以在24小時之內完成。工程師通過醫院提供的X射線、核磁共振、CT等醫學影像文件,建立三維模型并設計植入物,最終將設計文件通過金屬3D打印設備制造出來。
OPM公司的3D打印骨植入物獲得歐洲專利批準
牛津高性能材料公司(OPM)的“用于骨替換的定制植入物”將利用新興的OsteoFab植入物制造工藝。OPM現在將把其高性能添加制造工藝應用于3D打印定制植入物,以執行骨替換操作。該歐洲專利最初于2011年底提交,于2016年12月21日生效,并將持續到2029年8月7日。目前,OPM仍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獲得FDA 510(k)批準的3D打印患者特異性聚合物基植入物的公司。
澳洲成功實施首例3D打印鈦-聚合物胸骨植入手術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墨爾本醫療植入物公司Anatomics和英國醫生聯手,為一名61歲的英國患者Edward Evans實施了3D打印鈦-聚合物胸骨植入手術,這也是全球首創。之前這種植入物一般都會用純鈦制造,新型胸骨植入物能夠比之前的純鈦植入物更好地幫助重建人體內的“堅硬與柔軟組織”。Evans術后僅12天就能出院,并且目前恢復十分迅速。
印度首個3D打印鈦椎骨植入物讓32歲婦女再次行走

印度Medanta The Medicity醫院的醫生們讓一名一直患有脊柱結核的32歲婦女再次行走。這也是印度首次進行此類手術。女患者的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頸椎嚴重損傷,這意味著在她的顱骨與下頸椎之間沒有任何骨骼支撐。借助先進的金屬3D打印技術,醫生們3D打印了一個鈦椎骨,并用它替代了患者脊柱中的受損部分,從而有效填補了第一節頸椎和第四節頸椎之間的空白。手術一共進行了10小時。這也是世界上第三例此類手術。
首個植入3D打印脊椎患者已能開車騎車
2016年6月12日,世界首個3D打印脊椎植入手術在北醫三院完成。2017年1月初患者的CT顯示,該患者當時被植入的長達19厘米的3D打印內植物與他原有脊柱穩穩地連接在一起,內植物與脊柱的連接處可見到高密度影,已有骨融合的跡象。
鼓樓醫院國內首創3D打印導航治蝶顎神經痛
南京鼓樓醫院團隊對患者進行了頭顱薄層CT掃描,設計并3D打印出個性化的蝶顎神經節介入導航模板,術中以模板引導穿刺至目標靶點,以少量局麻藥物精準地完成了蝶顎神經節阻滯,阻滯完成時患者即刻感到鼻塞感及眼部的酸脹感明顯緩解,左面部的持續性隱痛也明顯好轉。隨后,團隊利用該導航模板進行了一次蝶顎神經節脈沖射頻治療與兩次阻滯治療,患者左面部的疼痛完全消失。3D打印個性化導航模板,不僅極大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手術的創傷,對需要進行多次手術操作的患者,更是極大的幫助。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