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C919搭載的3D打印件及3D打印在航空市場的應用現狀
由中國商飛公司研發組裝的大型客機C919于2017年5月5日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成功首飛,這成為了中國航空業歷史性的一刻,也讓每位炎黃子孫激動與振奮。C919是國內第一臺自行研發及制造的商用飛機,此次研發和制造過程中,運用了3D打印技術以及特殊金屬材料來制造客機的零部件。C919由中國商飛公司設計及研發,飛機主體及各個部件分別由國內幾家供應商制造,其中機頭及機翼來自成都及西安;前后機身來自南昌并在上海浦東總裝基地完成組裝。
《中國制造2025》計劃公布以來,多次提及到航空航天及3D打印技術。除此之外,特種材料研發也成為重點發展的項目。中國商飛公司及相關的組件供應商為達到減重及提高安全性等目的,在C919的結構設計及制造過程當中便多次使用了3D打印技術和特種金屬(如鈦合金)。C919裝載了28件3D打印的鈦金屬艙門件,兩件風扇進氣入口構件。鈦合金3D打印件成功應用于C919艙門復雜件,力學性能明顯高于原有鑄件。
3D打印技術有效縮短了零件交付周期,快速響應數模優化更改。商飛還建立了鈦合金3D打印專用原材料及產品規范,有效保證了產品性能要求。目前C919的部件國產化率為百分之六十,核心零部件來自于歐美國家:發動機來自美法合資的CFM,起落架來自德國的利渤海爾航空技術公司,其他部件來自FACC和霍尼韋爾等。下一步的目標是在2025年國產化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并且使用中國制造的商用飛機發動機。中國航空業的持續發展將有助于3D打印機以及金屬粉末材料市場的增長。
C919是《中國制造2025》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全國性的舉措,中國的目標是徹底改變傳統的制造業經濟。隨著商務客機的首航成功,中國現在已經發出了對待《中國制造2025》的嚴肅認真態度。
正如C919所看到的那樣,中國政府已經正式認可3D打印作為中國制造業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航空部門的積極發展預計將帶來對3D打印技術和金屬粉末的需求增加,從而使這些相互關聯的制造服務業也得到了提升。
根據莫敏儀,“把部分生產工序外發給供應商,可以減少公司在硬件設備的前期投資,并且能夠讓他們可以專注于產品的設計及研發,各個供應商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強項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樣的合作有利于提升產品的整體質量。其商業模式也為設備廠商提供了一個市場入口。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全球3D打印機半年度跟蹤報告,中國在2016年金屬3D打印機的出貨量是181臺,預計到2019年,數量會增長4倍,超過700臺。”
莫敏儀認為:“中國航空業應用3D打印技術的成功案例將會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一個模范,國產大型客機C919的品牌效應將推動創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更多企業有望在制造過程中使用3D打印技術。中國政府在《中國制造2025》總體規劃中認為,3D打印對整體制造業是一個強大的推動力,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特別是高端制造業領域,例如高鐵、汽車等,朝智能制造的方向發展。因此,未來中國制造業對于3D打印技術的要求及材料多樣性也會大大增加。3D打印機廠商以及打印服務供應商可以通過更全面掌握行業細分市場的發展趨勢,清晰地了解市場定位和切入點,來獲得正在高速增長中的3D打印市場的更多回報。 ”
那么,3D打印在航空領域的結構件、發動機零件方面具體有哪些應用?發展趨勢是什么?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