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加持,傳統制造業的路該怎么走?
近日,《碟中諜6》的熱播引發了廣大影迷的關注,不論是阿湯哥56歲仍親力親為不用替身和特技的高難度動作,還是數小時無尿點緊張刺激的劇情都讓觀眾們嘆服。而你如果是《碟中諜》系列的影迷,想必能注意到片中經典高科技產品的迭代。
最早的《碟中諜1》里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仿真面具的制作是沒有具體鏡頭的,后來在《碟中諜3》中開始出現了主角團隊用原材料手工快速制作面具的畫面,而在《碟中諜5》則首次出現了仿真面具被放置在一個玻璃盒子里使用3D打印技術打印的劇情,如今在最新作的《碟中諜6》中仿真面具的3D打印設備更是被壓縮在了筆記本電腦的鍵盤下,集小型、高速、精確于一體。
在現實世界中,3D打印技術或許還沒有發展到如此高度,但是成果也已經相當喜人。自1986年,Charles Hull開發了第一臺商業3D印刷機伊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3D打印技術日漸完善,已經有了熔融沉積造型、光固化立體造型、選擇性激光燒結、三維印刷工藝等多個分支,并開始在傳統制造業、建筑業、醫療事業上展現出了極強的顛覆性,3D打印技術也因此被賦予工業革命的使命。這就不禁讓人好奇,如此充滿著可能性的3D打印技術究竟會帶領傳統制造業走到哪里去?
3D打印技術的一個猜想是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增材制造模式完全革新制造業。眾所周知,傳統制造業尤其是傳統模具行業一種“減材制造”,而許多工業制品出于性能方面的需要,對精密度要求之高,說是藝術品也不為過,要求代工商具有超高精度的道具、精密的成型研磨系統都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在現代工業中只要尺寸等細微處哪怕有點差別都會造成最終產品的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減材制造”就成了一件非常繁重的事。
但如果采用3D打印技術增材制造的思路,預先設定好精密的運算程式和模型,就可以通過3D打印機的噴頭噴射出粉末狀主材,在空氣中按照程式累加材質形成最終品。由于不像傳統制造業那樣使用“精密切割工具”等高精度產品克服物質阻力,整個過程非常順暢簡單。不僅如此,與傳統制造業通過加工原料最終成型不同,3D打印技術是“無中生有”的制作過程,不僅不受原料幾何形狀的約束,還幾乎不產生廢料,能有效節約成本。
這種對傳統制造業的巨大革新吸引著國內外數家3D打印技術廠商為之付出努力,其中中國的廣州市愛司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這方面走在了前列。多年來,愛司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致力于開發用于工業級生產的大型3D打印機,不僅研發有中國首臺自產噴頭的砂型3D打印機風暴S800,大型全新工業級3D打印機風暴S400也在籌劃當中。愛司凱科技就是通過對3DP技術的研發,采用高精度噴頭增材制造的方式,將工業生產中制摸工藝及效率大大提升,生產周期從幾個月縮短到幾個小時,極大程度的提升了砂型(砂模)生產效率和質量。
3D打印技術由于其顛覆傳統制造業的全新制造理念,在發展的數十年間,3D打印技術將帶領傳統制造業走向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呼聲越來越高。雖然現在受限于技術,在3D打印材料、工業級3D打印機的大規模生產上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可以想見,3D打印和制造業的未來一定是遠大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