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3D打印:一場仍處在初級階段的技術革命(2)
時間:2019-03-28 09:34 來源:南極熊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歐美主導全球在線3D打印需求
3D Hubs平臺的交易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共訂購了超過75萬個3D打印的零部件。從這些在線3D打印需求在全球的地理分布來看,美國(49.4%)和歐洲(41%)占到全球總需求的90%,可以說主導著全球在線3D打印需求。此外,亞太地區在線3D打印需求目前占比僅為9%。

另據Google趨勢顯示,2018年,對于與商業和工業環境中3D打印主題相關的查詢,在亞太地區與歐洲、美國一樣受到歡迎。這也表明亞太市場在不久的將來會迎來3D打印行業的增長。
工業與電氣:在線3D打印的主流行業
據3D Hubs提供的數據,在2018年全球在線3D打印的行業需求中,工業(31.1%)和電氣(20.8%)行業占據了五成的市場需求,其次是消費品行業(14.1%)。

另一方面,航空航天和汽車行業的工程師并不太傾向于使用在線服務,兩者只占總需求的10%。這些早期的增材制造采用者更傾向于通過自己的3D打印設備或其他內部渠道來進行原型制作和生產。
5.按需制造:新商業模式的興起
我們生活在一個日益隨需而變的世界里,各種新技術正在推動傳統制造向“制造+服務”的新模式轉變。“按需制造”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以多種不同的方式提及,諸如在線3D打印服務、數字制造、制造即服務、合同制造等概念都屬于“按需制造”的范疇。
在傳統制造業,通常企業需要根據客戶需求確定工廠規模和生產線,還要考慮零部件交貨周期、庫存數量、倉儲、運輸成本等一系列生產因素,以及隨之增長的土地、勞動力、稅收的變化。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大量的成本和風險,而基于3D打印的按需制造有望改變傳統制造的產品交付方式。

在此背景下,3D打印正在創建一個全新的“數字制造生態系統”,利用“互聯網+軟件+硬件”的模式,使“在線報價+線下生產”成為未來的一種行業趨勢,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3D打印成本的下降以及新材料技術的發展。
目前,可實現快速周轉的按需制造服務正在悄然展開,包括ProtoLabs、3D Hubs 、Pleuthora、Star Rapid、Xometry和3ERP等3D打印技術公司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
機械加工車間即服務Proto labs
美國公司Proto labs的實踐很好地詮釋了傳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的內涵。公司成立于1999年,為用戶提供基于在線訂單的原型定制和小批量的零部件生產服務。

公司于2012年上市,當前市值超過28億美元,比Stratasys、3D Systems和ExOne三家3D打印公司的市值總和還要大。
公司自稱是“世界上最大、最快的數字制造商”,當用戶上傳了產品3D模型后,在幾小時內即可收到帶有設計反饋和定價信息的自動報價。從預生產到制造,再到檢測和物流,通常在15天或更短的時間內即可完成。目前公司在全球擁有12個生產基地,每月制造390萬個零部件,為60個國家的45000名產品開發人員提供3D打印服務。
分布式3D打印服務平臺3D Hubs
荷蘭分布式3D打印服務平臺3D Hubs成立于2013年,在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涵蓋6370個3D打印服務的網絡,據稱可以讓超過10億人在距家10英里的范圍內使用合作伙伴的3D打印系統。

2018年9月,該公司宣布將業務重心轉移到企業級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工業3D打印才是未來3D打印最重要的市場。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