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對智能設計產生巨大影響的光敏樹脂Cilllia3D打印毛發
可控表面紋理的4D打印技術,會“呼吸”的服裝,感受茶包濕度自動開放的“花朵”,人機互動動態顯示materiable平臺,打印結束自己走出3D打印機的液壓機器人,在我們感嘆麻省理工發明的3D打印技術讓人腦洞大開的時候,新的不可思議又出現了。這次麻省理工發明的是像神經一樣敏感的Cilllia毛發設計平臺,值得一提的是跟會”呼吸“的服裝背后的發明者類似,這位天才的首席發明者也是麻省理工的華人博士。
Dr. Jifei Ou from MIT
可別小瞧了這小小的“毛發”,這將對智能設計產生巨大影響,究竟有哪些神通?
核心技術,還是軟件
靈感來自于自然界動物以及人類的毛發,Cilllia毛發是通過光敏樹脂固化的技術打印出來的,通過將3D打印的精度控制到極其細微的程度,將這些毛發獲得微觀結構的“可編程”,這樣毛發就展現了像具有神經一樣的對壓力和對聲音的敏感度,并伴隨著外界的刺激發生彎曲改變。
然而Cilllia指的并不是毛發本身,而是建模軟件平臺,通過平臺上CAD設計的步驟,通過滑塊式界面,用戶可以很容易地將成千上萬的毛發在短短幾分鐘內設計完成,只需要確定毛發的角度、厚度、密度,和毛發的高度。
智能設計領域的商業價值
正如視頻中所展現的,你可以用這樣的毛發做很多事情,包括日用品、機械產品、感應器、驅動器…這打開了更為廣闊的智能設計領域大門。你可以用它來做摸起來手感極佳的首飾,也可以用來做化妝時候用的粉撲,或者利用毛發相互之間的作用用來做貼在墻上的懸掛支撐,以及”鎖扣“等等… … 然而,3D科學谷要提示的是這些都沒有將毛發的神奇作用發揮到極致。
用來感應壓力,你可以將一枚硬幣放在毛發的表面上,不同區域的毛發對壓力反應發生的彎曲是不同的,通過精心的設計,硬幣就可以實現“自驅動”按照既定的軌跡滑行。從而這一特征使得毛發具備了“驅動器”一樣的神奇作用,在一個直線方向上實現正向“驅動”和反向“驅動”,這對于動力學是個創新領域,以往我們需要電機或者其他的動力裝置才能使得物體發生移動。
圖片:硬幣自滑動路徑
就像麻省理工之前發明的能夠感受茶包濕度自動開放的”花朵“一樣,Cilllia毛發還可以對聲音發生感應,當你播放音樂的時候,通過Cilllia毛發對聲音振動發生的感應來驅動跳舞的小人偶旋轉的節奏。
麻省理工的技術再一次說明有時候限制我們的只是我們的想象力,當然這一應用潛力還有更多,有待更多的嘗試和開發,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項技術將對智能設計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通過Cilllia設計軟件平臺使得建模的難度大大降低,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其商業化的成本。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