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食品、人造肉,這些未來的食物你敢吃嗎?
如今人口增長迅速,傳統的生產食物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于是,我們開始用工程的手段來開發新方法新品種,以滿足未來生存需要。
今天 Geek 君就帶大家來看看未來的食物究竟是怎樣的。
垂直室內農場
由于氣候變化以及雨水情況的影響,農業可以稱之為“極其脆弱”的產品,但室內農業的興起,改變了這一現狀。不需要受外部環境影響的室內水培技術,有效提高了每畝的糧食產量,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運輸成本。
日本 Mirai 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植物學家 Shigeharu Shimamura,聯合 GE 公司在日本東部的宮城縣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內農場。這座前索尼工廠的原址目前內部裝滿了高科技水培法設備,每天能夠收獲成千上萬頭水培生菜。
3D打印技術制作食物
科幻電影一直給我們安利這樣的畫面:想要什么形狀、造型的食物,只需要輕輕一按按鈕即可。現在好消息是,這個夢想終于實現了。
日前,有 3D 打印機制造商推出了這款 3D 食品打印機。我們需要做的只是預先設計好程序、填充食物原材料,剩下復雜的制作工序交給機器就好了。除了復雜的包餃子之外,這臺3D食品打印機還能夠制作出造型可愛的披薩漢堡、甚至是用來裝點節日氛圍的巧克力食品(飾品)。
“太空”花園
在電影《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飾演的宇航員為了在火星上有食物充饑,種起了土豆。
在現實生活中,為了能夠讓宇航員在太空期間可以吃上新鮮健康的蔬菜,科學家正在尋找方法來提高太空培育食物的成功率。
日前,有一家研發公司在 NASA 水培技術的基礎上制造出一個名為“綠色輪”的獨立旋轉花園。雖然現階段還無法證明“綠色輪”可以成功在太空中種植蔬菜,但毫無疑問會給煩悶的日常生活帶來一絲絲高科技的味道。
真正可降解的食物包裝
食品包裝對于環境的破壞相當嚴重。并且包裝用塑料以及金屬的回收過程不但要浪費大量的水資源,對于生態環境以及野生動物也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
日前,冰島產品設計師 Ari Jónsson 研發出一款可替代一次性塑料瓶的瓊脂。這種材料來源于可食用的藻類,甚至可以替代烹飪中用到的明膠。同時其與水混合,能夠制造出耐用、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食品容器。
所以說,以后我們可以把水喝完之后直接吃了瓶子?
人造肉
肉類的生產一直是環保行業的熱門話題。生產一磅牛肉一共需要 441 加侖的水。同樣的,生產相同數量的其它肉類,需要排放 22.3 磅的二氧化碳,這樣導致的氣候變化絕對是驚人的。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早在幾年前,荷蘭食品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頗有爭議性的解決辦法:人造肉,也稱之為“試管肉”。
利用試管培育技術制作出下理論上的牛肉,從而做成牛肉漢堡。雖然聽起來簡單,但第一個漢堡的制作過程極其復雜,并且花費昂貴(第一個牛肉漢堡的總花費為325000美元)。但這樣制作出來的牛肉漢堡能達到脫脂效果,同時測試人員的報告稱“味道相當好”,更為重要的是這可以有效解決傳統牲畜飼養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Geek's view
無論如何,吃飽吃好才是民生大計。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