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3D打印知識產權的阿格硫斯之踵
3D打印失控,可以理解為未經任何人同意,也沒有任何人知曉的3D打印。盡管高德納(Gartner)咨詢公司官方沒有使用這一非正式說法,但他們曾作出預測,到2018年,3D打印失控可能會使得全球知識產權領域每年損失1000億美元。
這些損失有些是知識產權侵犯引起的,包括設計專利權、版權、商標權侵犯以及商業秘密泄露;另一些則是逆向工程設計引起的。知識產權侵犯行為是違法的,然而逆向工程卻不是,使用得當的話,完全合法!而且,逆向工程設計通常不在知識產權法的約束范圍之內,因此,用逆向工程的方法復制3D打印件不屬于侵權行為。
數字版權管理(DRM)是對抗IP侵權、逆向工程和3D打印失控的一種方法。理論上說,如果數據藍圖被鎖定,則無法復制,未經允許也無法打印。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就展示了一種合法且近乎完美規避DRM的方法。
研究小組使用了一部智能手機,錄下了Material Extrusion 3D打印機的工作流程,然而根據所錄下的聲音,用逆向工程復制了打印的零件,精確度高達90%。鑒于此,研究小組的主管建議,3D打印機工作時,應禁止將智能手機帶到附近,并且在打印過程中加入白噪音,防止手機錄下完整信號用于逆向工程復制。
那些想用逆向工程復制DRM鎖定數據藍圖的人,他們可以將這種復制方法提升到新的水平,使用精度更高的設備來記錄3D打印機工作時的聲音、震動和操作情況。如果機器操作人員不關心知識產權,這些信號很容易機會被記錄下來,并用逆向工程復制出打印件的藍圖,如此,知識產權壁壘就被輕松攻破。即使機器擁有者尊重知識產權,逆向工程復制出的打印機藍圖也可能會被調整,避免與原設計者的知識產權發生沖突。但無論是那種情況,都是在打著知識產權和DRM的擦邊球。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世上沒有數據藍圖是仔細“聽”一遍后破解不了的,如果有,那就“聽”兩遍。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