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3D打印技術在殯葬上的應用(4)
建設成本合計:約740萬元。(設定回收周期10年,年攤銷74萬元)
二)運行成本
1、物業服務
物業服務費(外包服務):18元·年/平方米×13114平方米≈24萬元
2、稅負:
稅率6%,營業額(按每年5000人入葬,人均消費2000元):1000萬元
稅額:60萬元
3、安葬成本:
骨灰運輸、3D打。350元/人×5000人=1750000元=175萬元
臨塚門(碑)材料及蝕刻:150元/塊×5000塊=75萬元
合計:250萬元
三)管理成本(含管理費、人員工資支出、水電費)占比(建設成本攤銷+運行成本)40%:
(74+84+250)×40%≈160萬元
項目投資毛利潤:1000-408-160≈432萬元
項目投資毛利率:432/(740+84+250+160)=35%
七、循環公墓的社會效益分析:
根據國家民政部2016年7月發布《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中國火葬覆蓋率約50%,火花遺體約500萬具。
由此得出全國人口年死亡為1000萬人,主體安葬方式還是土葬和公墓葬。
一)土地資源占比
傳統土葬穴均占地5平方米,全部選用土葬方式,年耗地5000萬平方米,約7.5萬畝。五年用地37.5萬畝。用地特點:逐年遞增,永遠遞增。
傳統公墓葬穴均占地1平方米,全部選用公墓葬方式,年耗地1000萬平方米,約1.5萬畝。五年用地7.5萬畝。用地特點:逐年遞增,永遠遞增。
循環公墓葬穴均占地0.2平方米,全部選用循環公墓葬方式,年均耗地200萬平方米,約0.3萬畝。五年用地1.5萬畝。用地特點:五年循環周期結束后,用地規模永遠不變。
二)安葬費用支出對比
鑒于土葬在我國已漸趨淘汰,公墓葬成為主體葬俗。對比公墓葬與循環公墓葬的費用支出情況符合中國國情。
公墓葬基本開支為:骨灰盒、墓碑、墓穴,最低支出約2萬元,全國1000萬逝者的年安葬費用為2000億元。葬期為20年。
循環公墓葬開支為:墓穴、碑刻、物業、建塔,控制支出為0.2元,全國1000萬逝者的年安葬費用為200億元。葬期永久。
通過上述對比,循環公墓葬對土地資源占用及經濟損耗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循環公墓”建設是一種構想,雖說能保持傳承了葬俗傳統,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還將會招致較大的阻力,普及科學知識,減小喪葬費用,選擇試點實施,延長普實時限可能將有助于其全面推廣實施。
原標題:建設“3D循環公墓”,讓傳統葬俗與生態需求統一實現
作者:王靜怡 昝樹婷 王振華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