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如何重組制造格局?(2)
制造業,終究是人的戰爭?
之所以說中國在3D打印方面比較落后,主要是因為看不到成果,而且熟悉中國制造的人都知道,這個行業的運作更偏重操作資本,而不是操作技術:在這種大背景下,企業主更樂于把精力和時間花在資本運行和人際關系的駕馭之上,中層樂于搞辦公室斗爭,享受把人干倒的快樂,職員們每天于朋友圈抱怨之后,而后幻想永遠不可實現的“說走就走的旅行”,但3D打印如此之復雜,集機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術、分層制造技術、數控技術、材料科學、激光技術于一身,想要精通任何技術都需要潛心修煉,需要社會給予崇尚技術的大環境,顯然,中國缺乏這種環境,從業者也缺乏這種心境,這大概也是為什么3D大多數的制造業先進技術,都來源于歐美,他們如今又成為3D打印的市場主導者,輕輕松松地就占比到70%的份額。
制造業的競爭,終究是人的競爭,我們的人沒有技術突破能力,注定了要做苦力,但技術不發達,這個世界尚需要苦力的時候,我們勉強度日,但一旦有3D打印這樣的革命技術出現,世界再不需要中國工人的雙手,更不需要所謂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了。
如前文所述,制造業的布局非常容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因為這個行業影響實在太大,其中,最致命,最根深蒂固的影響是行業對人的影像,比如德國制造業,培養出了一大批的制造業死忠,他們在經濟最疲軟的時候,仍然能堅守制造業,而不是去買股票或者投身房地產,于是,德國能率先發起工業4.0,一呼百應;美國則是以硅谷為中心,以全國為半徑,把科技天才們逐步輸送至全國的制造業,他們更關注制造系統層面的改善,制造技術、工具的開發,以及制造品牌的大批量的培養,于是,美國統治了制造業,全世界17%的制造訂單都來自美國,他們是全世界的客戶,牛得不行,而且他們以一種包容的態度,鼓勵年輕人敢于創新試錯,誰都不敢小瞧每天在硅谷工作的小程序員,因為他有可能第二天就變成世界首富,事實上,扎克伯格就是這個套路;日本則注重對人性弱點的祛除,他們建立強大的品質體系,提倡精細化管理、品質零缺陷意識,終在世界制造的格局中找到一席之地;另外,瑞士制造也是一股清流,他們的學徒制,讓這個國家的人從不崇拜高學歷,在瑞士,把技能打磨好,制造出好的產品,同樣能獲得高收入,受到社會的尊重…
或許,只有中國制造業敢于把人類定義成為機器,百萬大軍能成為拼殺產量的絕好軍隊,但卻無法在高端制造業中形成競爭力,因為他們終日勞作,根本無暇思考,希望中國制造能盡快放棄這種低人權的競爭模式,提供敢于重新的平臺,而遇到3D打印這樣的技術革命時,我們真不該再袖手旁觀,謹記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而不是資本和政治。(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