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D打印機市場受挫的MakerBot欲在設計、教育市場東山再起
時隔32個月,美國3D打印公司Makerbot終于帶來了它最新的桌面級產品MakerBotReplicator+以及MakerBotReplicatorMini+,兩者售價為2499美元和1299美元,它們被定義為該公司第五代產品MakerBotReplicator的升級版。
就營業收入和出貨量而言,成立于2009年的Makerbot是全球最大的桌面級3D打印機廠商。今年4月,這家公司宣布其在全球已經售出了超過10萬臺3D打印設備。
Makerbot在2013年被另一家3D打印機廠商Stratasys收購,交易價格為4億美元。Stratasys主攻工業級打印機,此次收購意在補齊公司在桌面級市場的短板。桌面級和工業級3D打印機如果簡單地用價格來區分的話,以1萬美元為分水嶺。
在今年初《時代》雜志評選的50款最具影響力數碼設備中,Makerbot的3D打印機名列其中,蘋果的iPhone、亞馬遜的Kindle等產品也被列入了該榜單。《時代》認為,Makerbot的3D打印機首次將3D打印技術帶入了主流社會的視野。不過在對Makerbot的評價中,雜志卻使用了頗為謹慎的措辭:這家公司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貴為行業龍頭的Makerbot當時正受困于糟糕的業績。2015年,其母公司Stratasys只賣出了約2.4萬臺3D打印機,相比前一年下降46%,子公司MakerBot的銷量大幅滑坡是主要原因。就全球3D打印行業而言,96%的出貨量由桌面級設備所貢獻,Stratasys主營的工業級3D打印機單價較高但出貨量并不多。
今年初,Stratasys首席商務官Joshua Claman曾告訴界面新聞記者,2013-2014年,全球3D打印機市場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但到了2015年,隨著保有量達到一定規模,市場增長出現放緩進入到常態。在2012-2014年,Makerbot曾實現了超過6倍的銷售收入增長。
Makerbot首席執行官Jonathan Jaglom在新產品發布活動期間表示,2015年對3D打印公司來說日子都不太好過,Makerbot也不例外。Jaglom去年4月調任至Makerbot,他此前任職Stratasys亞太及日本區總經理,在這家公司已工作超過十年時間。
Jaglom接手Makerbot后,實施了包括裁員在內的多項舉措,目前公司的員工數量已由500人減少至約300人。今年4月,公司還宣布關閉位于紐約的制造基地,并將3D打印機的生產外包給合作伙伴捷普集團(Jabil),后者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服務解決商之一。
Makerbot解釋稱,在生產環節外包后,公司可以靈活地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產量,無需承擔自營工廠的維護費用,這將減少產品制造成本。這項決定也將導致Makerbot的新一輪減員。
此次發布的第五代“增強版”3D打印機,是Jaglom入主Makerbot后的又一次新嘗試。經過重新設計的新機型在硬件、軟件等方面都進行了提升,比如硬度更強的打印耗材、可更換的打印噴頭以及移動端軟件應用等。
Jaglom透露,此次推出的兩款產品MakerBotReplicator+,和MakerBotReplicatorMini+相比計劃上市時間推遲了6個月。在這段時間內,Makerbot對產品的穩定性進行了測試,以確保其質量。第五代機型MakerBotReplicator在2014年推出后,曾因為設計問題,經常被使用者抱怨打印噴頭會出現堵塞。
Jaglom表示,新機型在9月正式發布后,已有數千臺的出貨量。他預期,MakerBot第四季度的財務表現將因為這款新機型而改善不少。
經歷了去年的業績下滑,Makerbot已不再將家庭消費領域列為最主要的目標市場,而是將重心轉至設計和教育行業。借助3D打印機,設計師和工程師能更快速地制作所需的原型產品。
Jaglom表示,目前3D打印機還缺乏足夠的技術促使消費級市場的爆發。通過切入設計和教育市場,Makerbot的最終目的是將漸趨成熟的3D打印產品導向個人消費領域。這與個人電腦的普及過程頗為類似。1980年代,該數碼產品也是從教育領域開始普及。Jaglom稱,MakerBot的3D打印機目前在5000個學校得以應用,但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