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己應用于手術 但監管還在門外
時間:2016-11-26 23:25 來源:未知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過去,醫生得更多地仰仗經驗,現在他們事先就可以拿到3D打印機完美復制的患兒“心臟”,有足夠時間先切開,仔細觀察。
不止是治病救人,3D打印也已進入了美容領域,能幫人掰正鼻梁、削尖下巴。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的楊斌教授展示了多個病例,他說,3D打印安全、精度高,適合整形。
規范以及價格,專家呼吁盡快理順
但正如劉錦紛所言,醫生要更盡情地擁抱3D打印,還存在一些問題。在他看來,技術障礙排在第二位,首要問題是監管風險:“我們最常提醒自己的
是,這么做違規嗎?”因為缺乏明確的3D打印醫療技術標準規范,這個問題并沒有答案。
戴尅戎團隊曾經勇敢地“吃過一次螃蟹”。不同于其他醫院靠第三方來生產植入物,在一個骨盆再造手術中,他們用醫院自己的金屬打印機,花了25個小時,直接做了一個骨盆假體,植入病人體內,手術很成功。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手術用到的一些輔助材料,也都來自院內的3D打印機。
戴尅戎說,醫院自己做的優勢是便捷、快速,萬一發現器械有問題,哪怕重新做也來得及。但這會引出一個問題:“3D打印機制造商是否該被納入醫療器械監管體系? 另外,直接擁有打印機的醫院和第三方3D打印平臺呢?”還是沒有現成答案。
九院的口腔、眼科、耳鼻喉、整形等科室也都擁有了3D打印機。戴尅戎說,醫生一旦體驗過直接在院內用打印機制作假體,沒有人會再愿意回到過去。
除了控制風險,3D打印要惠及大眾,還需要明確收益模式。去年下半年,我國首次為一種3D打印的骨科植入物發放醫療器械許可證,但這并沒有真正為應用放行,因為相應的收費標準遲遲無法出臺。
戴尅戎說,迄今,國內只有湖南曾公布過一個3D打印的收費方案。
微創醫療副總裁樂承筠說,他們的一個3D打印醫療器械已獲藥監部門批準,但一直無法收費,也進不了醫保。
劉錦紛說,兒中心的3D打印只能局限在科研應用,但這難以為繼。未來,3D打印亟需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
參與論壇的專家表示,他們希望主管部門能在標準的制定、審批流程的優化等方面,為創新提供幫助。未來,醫療3D打印在技術層面將繼續突飛猛進,或許“監管落后技術”是常態,但希望差距不要越拉越大。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