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模型有助于修補“破碎的心”
此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已利用3D打印技術研發出全功能的器官模型,這項技術已經挽救了不少病人的生命。據外媒報道,近日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基于CT掃描的細節3D打印出心臟瓣膜模型。這項研究主要專注于幫助醫生治療主動脈瓣狹窄(AS)。
主動脈狹窄表現為主動脈瓣開放受限,致使左心室收縮時,血液從左心室流向主動脈的阻力增加。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心臟衰竭等嚴重的并發癥。主動脈瓣狹窄的其中一個治療方案是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R)。是目前創傷較小,風險較低的主動脈瓣疾病治療方法,該方法給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特別是不能耐受開胸手術的老年人等患者帶來了生存希望。
由于患者體型、性別和年齡的不同, 醫生在手術前需要找到與患者完美匹配的人工瓣膜。 而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根據患者的CT掃描數據創建了3D打印的心臟瓣膜模型,幫助醫生節省了時間。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Chuck Zhang教授表示:“問題在于每個人的瓣膜都是不同的。男性與女性的瓣膜會存在差異。對醫生來說為特定病人選擇正確類型的人工瓣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到目前為止, 研究人員基于20多名患者的數據3D打印出了人工瓣膜。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