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SLS選擇性激光燒結3D打印機爆發,Raise3D、縱橫增材、科銳智能、深特瑞恩入局
導讀:近年來,隨著 3D 打印技術的迭代升級,選擇性激光燒結(SLS)這一曾被工業級設備壟斷的技術正加速向桌面級滲透。2024 年以來,多家國內的3D打印公司發布了新型桌面 SLS 打印機,以更親民的價格、更緊湊的體積,重新定義了增材制造的應用邊界。
技術突破:從工業級到桌面化的跨越
SLS 技術通過激光燒結粉末材料實現高精度成型,無需支撐結構的特性使其在復雜結構件制造中獨具優勢。傳統工業級 SLS 設備價格高達數十萬元到幾百萬元每臺,而新一代桌面機型將成本壓縮至十萬元級。
Formlabs Fuse系列:桌面級SLS的先行者
Formlabs早在2021年推出的Fuse 1,是早期桌面級SLS的代表產品。2022年升級為Fuse 1+ 30W,30W摻鐿光纖激光,波長1070nm,掃描速度提升至12.5米/秒,打印速度比Fuse 1快2倍。具有165×165×300 mm的成型尺寸,支持高密度排包算法,成型體積利用率提升。

支持Nylon 12、Nylon 12 GF、Nylon 11 CF(碳纖維增強尼龍)、PA11、TPU-90A等粉末材料,氮氣環境下舊粉回收率提升至70%,新粉使用比例降至30%,實現“零浪費”工作流。

Formlabs通過Fuse 1+ 30W實現了從“經濟型”到“高性價比工業級”的跨越,其核心升級在激光功率、材料兼容性、氮氣環境支持和全自動后處理生態上尤為突出。盡管售價未公開,但其在打印服務商中的裝機量增長(如中國區用戶元城科技計劃部署20臺)證明了市場對高效、緊湊型SLS解決方案的強烈需求。
Micronics Micron:低價攪局者與行業爭議
美國初創公司Micronics于2024年推出的Micron,以2999美元(約2.1萬元人民幣)的眾籌價引發轟動,后被Formlabs收購。

Micron的構建體積為160×160×200mm(部分報道為200×145×145mm),采用5W 450nm二極管激光器;材料兼容性:支持PA12、TPU-90A,并計劃擴展至PP、PA11等;集成重力供粉系統和螺旋桿粉末輸送,簡化后處理流程;低成本依賴二極管激光器和模擬振鏡系統,市場對其長期穩定性存疑。

盡管Micronics因被收購暫停眾籌,但其技術路線為桌面級SLS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通過Unreal Engine開發的切片軟件優化效率。
縱橫增材SUPER MAKER SLS1518
縱橫增材在2025年亞洲TCT展會上發布的SLS 3D打印機 SUPER MAKER SLS1518,以59999元的售價成為國產桌面級SLS設備的標桿。其成型尺寸為:150×150×180mm,適配小型廠房需求;設備采用5W高功率激光+工業級振鏡系統,精度達±0.1mm,表面粗糙度低至Ra 12μm;集成全自動后處理系統(清粉、篩粉、混粉),材料浪費率≤5%;兼容的材料包括PA11、PA12、碳纖維增強材料等,良品率提升至98%。

設備通過緊湊設計和能耗優化(平均功耗800W),為中小批量生產提供了高性價比解決方案,預計推動工業級3D打印成本降低40%以上。

Raise3D 商用級SLS 3D打印機
在2025 TCT 亞洲展,Raise3D 重磅發布了 RMS220 商用級 SLS 3D打印機,采用激光燒結技術,實現高精度、高效率的零件制造。

卓越精度與穩定性:成型精度達 ±0.2 mm,支持最小 0.5 mm 壁厚(PA11 材料),滿足連接器、醫療器械、消費電子等精密制造需求。
高效批量生產:每日制件產量最高可達 5公斤(PA12材料),打印速度 2.2 L/h(20%填充密度),最高掃描速率 30,000 mm/s,滿足工業級連續生產;
廣泛的材料兼容性:兼容 PA12、PA12 GB、PA11、TPU 等多種粉末材料,粉末切換時間縮短至45分鐘,僅為傳統工藝的 1/3,實現多材料的靈活切換。可開放的材料模式讓生產型用戶可匹配第三方材料,進一步提升生產靈活性和材料選擇的多樣性。

科銳智能桌面級選擇性激光燒結(SLS)3D打印機F-100SE和F-170


大連恩深特瑞恩10萬元的SLS 工業級3D打印機
10萬元的SLS 工業級3D打印機
市場影響:重塑 3D 打印產業格局
桌面 SLS 設備的普及正引發行業變革:一方面,設計師與工程師可在辦公室完成高精度原型制作,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另一方面,教育機構、文創企業等非傳統用戶得以低成本接觸先進制造技術。數據顯示,行業分析師指出,隨著技術成熟與成本下降,SLS 有望在 5 年內成為桌面 3D 打印的主流技術之一。
這場由桌面 SLS 引發的技術普惠浪潮,不僅降低了創新門檻,更標志著 3D 打印從 “工具” 向 “生態” 的進化。當工業級精度遇見消費級價格,增材制造的下一個十年,或將由這些桌面級設備重新書寫。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