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職業健康研究表明:金屬增材制造的大部分暴露風險發生在后處理階段
時間:2025-06-14 13:07 來源:南極熊 作者:admin 閱讀:次
2025年6月13日,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和東芬蘭大學的研究團隊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了解基于粉末的金屬增材制造工作流程相關的健康風險。META3D 的研究涵蓋了 13 個使用金屬增材制造的工作場所,最終得出結論:最高的暴露風險并非發生在 3D 打印本身,而是發生在后處理階段。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調查了與金屬顆粒暴露相關的一系列因素,包括不同階段金屬顆粒的濃度、潛在的暴露途徑以及金屬增材制造工藝中產生的化學化合物如何進入人體。研究人員與來自13家合作機構的增材制造技術人員和操作員合作,通過采樣和調查密切監測暴露風險。
總的來說,接觸細金屬粉末和金屬制造的風險顯而易見:任何接觸金屬煙霧或超細顆粒的情況都可能導致呼吸系統并發癥、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經系統疾病。在基于粉末的金屬增材制造中,接觸風險可能發生在多個步驟中,包括粉末裝載和處理、打印過程中的煙霧以及打印后步驟(例如零件清潔和精加工)。
META3D研究后處理金屬增材制造暴露風險研究結果最終發現,由于適當的排氣和通風系統,打印過程中空氣中的金屬顆粒濃度較低。暴露風險最高的實際上是在后處理過程中,尤其是在需要切割和研磨等步驟時。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測量了后處理環境中以及工人皮膚上高濃度的細顆粒和納米顆粒。

雖然這聽起來令人擔憂,但這項研究得出了一個相當清醒的結論:的確,在打印過程中接觸金屬煙霧和顆粒物存在風險,但只要采取正確的防護措施和適當的規程,接觸風險可以顯著降低。為此,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發布了“STOP原則”,這是一個確保采取適當控制措施的有效縮寫。以下信息摘自該研究所的文件:
(S)替換
-
仔細檢查打印粉末的危險特性及其安全數據表。盡可能選擇危害較小的替代品
(T)技術措施
-
確保生產區域通風良好且局部排氣系統有效,以減少暴露。
-
封閉或隔離存在暴露風險的工作流程。
-
定期檢查通風和局部排氣系統。您可以指定專人負責此項任務。
(O)組織措施
-
對員工進行安全工作規范培訓并限制進入高風險區域。
-
通過吸塵、濕地板清潔和適當的衛生習慣保持清潔。
-
注意洗手和保養防護用品。
(P)個人防護
-
工作期間,請使用帶有顆粒過濾器的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TH3P 或 TM3P)。對于不涉及粉末處理或后處理的短時間工作,FFP3 級呼吸器即可滿足要求。確保面部密封良好。
-
穿戴 5 型一次性化學防護服以防止接觸灰塵。
-
使用一次性丁腈手套。手套袖口必須延伸到防護服袖子下方。
-
必要時,在丁腈手套外再佩戴手套,以防機械損傷。手套袖口應延伸至防護服袖口。

研究所還發布了一份針對使用金屬 LPBF 的商店或設施的清單,以確保適當的通風、工作安排等,所有這些都可以在這里找到:https://www.ttl.fi/sites/default/files/2025-04/control-approach_exposure-control-in-metal-3d-printing-work.pdf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