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哪些骨頭可以3D打印?聽聽骨科“大拿”們怎么說

今天上午,2017世界骨科創新大會在徐匯區光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500余位來自政府、行業協會、醫院、科研院校、骨科器械設備廠商、3D打印、咨詢機構、投資機構的代表聚焦骨科新領域和新療法,在今明兩天的會議中將共同探討精準醫療大趨勢下的骨科療法,以及智能化趨勢中骨科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戴尅戎在會上表示,精準醫療已經被列為“十三五”健康保障發展專項研究之一,個性化診療、數字化骨科、智能化骨科、微創外科等技術均積極推動了現代骨科發展。
以骨科材料為例,3D打印器官模型已成為臨床醫學中的可用工具,3D打印出的胸廓、胡桃夾綜合征、顱骨等都已進入應用階段。未來,3D打印將逐步被廣泛運用在醫療模型、人工椎體、人工關節、齒科手術模板等多個領域,在實用性上具有很高價值。
戴尅戎還介紹,截至2015年,中國骨科市場規模已達166億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骨科市場,并占全球市場規模約51%。其中,我國骨科器械行業自2011年以來一直保持16%的年復合增長率,遠超全球4.5%的平均水平。預計到2020年,這一市場規模將超過310億元。當中國骨科市場競爭格局不斷演變,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骨科器械替代進口產品已成定局。
記者注意到,本次會議的主辦方包括楓林集團和上海醫藥行業協會等單位。其中,楓林集團作為徐匯區楓林生命健康產業集聚區的實際運作平臺,已經建立了楓林健康產業促進平臺和楓林產業聯盟兩大公共服務平臺,擁有包括上海波士頓生命健康產業國際孵化中心、上海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上海技術交易所、上海交通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上海盛知華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等產業交流、產業配套和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平臺。
徐匯楓林地區是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的發源地,誕生過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首次確定青蒿素結構等重大科技成果,聚集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交大醫學院、復旦醫學院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和著名學府,以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9家三甲醫院。
徐匯區副區長陳石燕在會上表示,坐擁豐厚的生命科學資源,徐匯長期關注促進創新生命科學資源的成果轉化,致力于將產學研融合的生命科學產品和技術帶到老百姓身邊。
徐匯濱江楓林地區作為生命健康產業集群的核心板塊,目前已成為上海市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業的兩大基地之一,未來將聚焦包括醫藥企業總部與投資管理、高端醫療服務、健康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互聯網(移動)醫療、健康保險及金融衍生服務、生物醫藥高端制造以及健康產品銷售在內的七大領域,培育生物醫藥、金融保險、互聯網等融合發展為特色的生命健康產業。
在今明兩天的會議中,戴尅戎還將介紹最新3D打印技術在骨科領域的臨床創新應用,而來自3D打印研發、健康產業投資、醫療器械設備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將就中國健康產業的機遇與挑戰、本土醫療器械品牌國際化、醫療器械產業投資并購熱潮、海外進口骨科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打造骨醫療相關生態鏈等議題展開討論。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