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率先實現3D打印飛機零部件
用一臺打印機就能制造出飛機的部件,并飛上萬米高空,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然而,東廣記者顧雋潔了解到,東航已經在國內民航業中率先將此變為了現實。3D打印的零部件,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障?相比傳統制造方式又有何優勢?請聽報道:
在東航技術公司增材制造實驗室里,工程人員將已設計好的3D圖形信息導入3D打印機,通過透明的蓋板可以看到,打印機的噴頭不斷吐出白色材料,一塊飛機客艙里的座位指示牌逐漸成型。研發工程師沈夏祥告訴記者,3D打印的原理就是把一個立體的圖形,分成多個相疊加的平面,逐漸堆砌而成。和傳統工藝往往需要拼接相比,無論多么復雜的圖形,3D打印都可以一次成型。此外,航材成本也將大幅降低。
【客艙指示牌,從美國定這個航材需要180天的時間,而且他的售價也很貴,在1000美金,這樣一塊塑料。現在我們從制作到完成,只要1到2天的時間,基本材料費用只要30塊錢。】
目前,這些用3D打印技術完成的客艙指示牌,已經被安裝到2架波音777客機上。沈夏祥說,3D打印技術在飛機維修時,也能發揮重要作用。就以平時常常會遇到的機翼因飛鳥撞擊受損為例,因為每次破損的部位大小、形狀都不太一樣,過去需要人工打磨木料,作為修補的模型,費時費力。現在只要把測量好的尺寸輸入電腦,模型的制造就可以交給3D打印機完成。
【現在利用3D打印技術,用電腦制圖,把形狀恢復出來,比以往手削木頭更精準。強度超越木頭,份量只是木頭的三分之一。根據定檢提出的需要,我可以定制這樣一個模具。用原材料直接打印,一兩天左右,可以縮短很多時間,這樣的時間對飛機運營是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3D打印出的部件能否適應高空飛行的嚴苛要求?實驗室負責人陳之易說,在正式裝上飛機之前,他們已經做了大量驗證試驗。比如,在原材料的選擇時,特別注重耐火性。
【要能裝上飛機的東西,一定有整個流程的控制。我們制造這些航材用的材料,也是通過阻燃測試的,防火性能都達到了飛機制造廠家他的要求,3D打印只是一種制造方式,它本身的材料是完全滿足航空需求的。這個材料是比較耐磨的材料,旅客經常觸碰、使用,并會太脆弱掉下來。】
據介紹,目前東航已有20多種飛機部件進入了3D打印制造的設計階段,并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向民航主管部門申報民航零部件生產許可,一旦通過審批,未來這一技術有望在全行業逐步推廣。在國際上,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也在探索使用3D打印技術。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