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大腦“迷宮” 穿3D打印高跟鞋
|
||
|
科學與藝術交匯,大師與大家齊聚。2015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今天在中華藝術宮開幕。本屆展會為期10天,將持續到8月21日。據悉,本屆科藝展以“融合·創新”為主題,6000平方米的展廳展示了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件作品。青年報記者昨天提前探營,感受科學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高跟鞋用尼龍材料3D打印
與其他熱熱鬧鬧演示高科技產品的科技展不同,一走進科藝展,就如走進“虛幻”。在這個名為“大師與大家”的展區,以宏大的空間感與歷史感,引領觀眾步入科學與藝術的神圣殿堂,在多重影像與聲光共同塑造的迷離時空中漫步。觀眾仿佛正在對話大師巨子,重新審視“我們”自己。
然而這還不是最抓眼球的,走近納米世界,又見將無形的聲波捕捉為精美絕倫的3D打印,打印出來的作品居然是高跟鞋和首飾。這是同濟大學設計學院的作品。
面對一雙雙白色的、造型奇特的高跟鞋,還沒來得及驚嘆它的唯美,3D打印指導老師魯彬便告訴青年報記者,這些高跟鞋居然是用尼龍材料打印出來的,但是它們不是只能看的,而是真的能穿!“我們設計時,不光考慮了美學,還有結構,也就是支撐體系!
魯彬介紹說,這些鞋子正常女性都可以穿著。因為這次是展覽,為了用本色體現形體感,所以沒有著色。“事實上,將3D打印運用在鞋類上,目前在國際上已經非常流行。”
青年報記者在該展位上看到,3D還能用14K金和銀、銅等,打印出造型獨特的首飾。對于未來的產業化,參展方也是信心滿滿。
紅外“光弦”可與游客互動
名為“光動之旅”的作品看上去像一架巨型的“豎琴”,青年報記者只要經過哪里,對應的“弦”上的玻璃板就會轉動,燈光也會亮起。“那是因為我們在底部安裝了紅外線傳感器。”參展方告訴青年報記者,那些轉動的玻璃板并非玻璃做的,而是用亞克力材料制成。“上面的花紋雕刻也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阻斷光線,讓光具有疊加交錯感,這樣的光影才漂亮。”據介紹,這一技術將運用于商業展示。
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帶來的《千人千面》則掃描了幾十位師生的臉,取平均值,制作出一個塑料模型,各種臉譜都可以投影上去,栩栩如生。隱喻現代科技在尊重個性與磨滅差異上的“二律背反”,希望能夠引發觀眾對于科技的進一步反思。
與此同時,上海玻璃博物館此番就帶來了英國藝術家Chris Wood的7件作品。青年報記者看到,這些由碎玻璃甚至是玻璃杯制作而成的作品畫面抽象,借由玻璃這種材質,藝術家不斷探索光線之美。在一個“透鏡成像”玻璃框面前,不同角度會看到墻上畫面的不同展現效果。
三維建模重現古代山水畫
在《透視·達芬奇》作品中,來自于德國多媒體特效藝術家通過懸浮幻像、多重畫面、回路迷宮、鏤空浮雕等多類表現手段,將達芬奇各方面的成就進行了簡短的介紹,也首次對達芬奇這位科藝巨匠大腦進行了全面探索,呈現了他迷宮般的思想世界,如同偷了造物主的造物指南,看穿了大自然的所有本源。
而在《詩意書寫在自然》作品中,通過三維建模古代山水畫,將之變成魔幻山水空間動畫。利用鳥、云彩、瀑布、彩虹、閃電等自然元素,與水墨影像的互動共舞一起,完美詮釋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帶來了栩栩如生的視界享受。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