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新動態:規模擴大與技術創新同行
自總理提名3D打印之后,3D打印市場就燒起來“熊熊烈火”。筆者觀察3D打印近期行業動態發現,各地在發展3D打印時不僅關注規模上的擴大,同時技術創新也是著重推進的內容。
3D打印新動態:規模擴大與技術創新同行
先來回顧一下3D打印行業近期動態:
3D打印產業發展將有“指南”
9月15日-17日,廣州舉辦2015廣州國際3D打印產業應用與發展論壇。論壇最大的亮點在于,為了順應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發展趨勢,廣東省組織實施了增材制造(3D打印)重大科技專項,將啟動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技術路線圖編制項目,于明年對外公布。
福建版3D打印產業行動方案
9月15日,福建省出臺《福建省增材制造產業行動方案(2015-2017年)》,提出“以工業設計、個性化醫療器械、教育文化、汽車零部件加工、精密鑄造、航空航天零部件等領域為重點,構建公共服務平臺,著力解決產業關鍵問題,掌握核心技術;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形材料、裝備及核心器件,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形成2至3家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制造及應用企業;深化行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力爭部分項目獲得國家級應用示范的支持。
陜西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擴容”
據悉,“陜西省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員單位已發展到50家,全省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完整的3D打印技術體系,初步形成3D打印產業鏈,同時實現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陜西省通過發揮產業聯盟作用、加快科技金融融合、強化項目支持等多種舉措,推動3D打印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取得了顯著成效。
從這些消息中,我們可以看出,3D打印領域相關的政策暖風頻吹,研究機構對該行業發展前景和市場規模也非常樂觀,市場資金也是不斷注入該領域。更重要的一點是,相交于市場規模的擴大,行業發展似乎更注重技術創新,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頻頻出現在地方3D打印發展規劃和產業聯盟發展方向。
實現向“中國智造”的轉變是我國步入工業4.0階段的必經之路,而3D打印作為第三次產業革命標志性技術之一,在“中國智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3D打印影響著傳統制造企業的生產方式。
未來3D打印行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全球3D打印銷售總收入將突破100億美元,2020年總收入將達到21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2%。當前3D打印技術、材料均已步入成熟,隨著行業并購的持續和更完美產品的誕生,相比減材制造的優勢會更加顯著,年均30%的收入增速完全能夠做到。
全球目前約有200余家企業從事3D打印工作,其中,得益于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不斷獲得政策利好,中國企3D打印企業高達100余家,北京、青島、武漢、西安、南京、成都與珠海等地是3D打印產業主要基地。
不過,我國3D打印仍舊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至少還面臨五大難關:打印耗材、打印工藝發展還不完善、3D打印的價格、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以及研發所需要的大量政府投入或產業界的資金支撐。
【結語】
筆者認為,國內3D打印產業發展任重道遠。不過作為新興產業,在國內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3D打印也收到了行業轉型帶來的利好。如近日塑料行業出臺“十三五規劃”指出3D打印塑料耗材將作為行業發展重點,3D打印產業有望率先從耗材領域突圍,從而不斷發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