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機有望進家庭進入實用階段
一臺形似烤箱的盒子內,打印噴頭正根據計算機3D圖像,在面板上一層一層疊加塑料。1小時后,一把10厘米高的黑色塑料椅子就已成型。在首屆上交會上,陜西恒通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的展臺前,3D實物從無到有的打印“戲法”,吸引了大量圍觀。高仿真人塑像、工業零部件、各式玩具及結構復雜的藝術品,組成華麗的展品陣容。
“3D打印技術革新了原有的制造工藝,大幅削減了成本,門檻也有所降低。”北京上拓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韋龍喜說,“假以時日,隨著3D打印技術的完善,人人都能按照需求打印自己想要的東西。3D打印機有望成為家電。”
工藝做加法,成本做減法
“國內習慣稱3D打印,國外其實統稱疊加制造。說到底,3D打印技術在工藝上做加法,這和傳統工藝大相徑庭。”恒通智能機器有限公司海外部負責人李裔喆告訴記者,傳統制造工藝做減法,通常是制圖、開模、打磨,一整塊原材料經過雕琢損耗,最后成型。3D打印反其道而行之,先在計算機中建立3D圖像,然后選擇合適的材料,在打印機內一層一層疊加成實物。
無錫恒信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師孫兵表示,乍看之下,3D打印和傳統工藝差別不大,但生產方式差異帶來的變化卻是革命性的。“以前,產品的形象都在腦子里或者圖紙上,制造過程中不斷修改、返工,要花費大量時間。3D打印基于計算機3D圖像,不受外部形狀和內部結構的限制,只要材料特性允許,就能如實打印出來。”他向記者展示了一款流線型、多孔洞的工藝品,“像這種產品,以前基本要靠手工打造,機器開模非常容易損壞,但有了3D打印,這類精細工作就能由機器生產。”
恒通市場部部長劉友生算了一筆賬:按傳統工藝,從設計、開模,再到制出成品,要10天左右。通過3D打印,只要3天就能走完設計流程。普通材質、大小的成品只要幾小時就能打印出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節約下來,普通產品的總體成本能降低近80%。”
上海福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國內主要的美國3D打印機代理廠商。公司市場部經理張樂奎說,國外打印機對精度的要求更高,成品更精致,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醫療、工業等領域,一些科研機構已啟動干細胞打印,用于器官制造。
價格跌破萬元,有望飛入百姓家
本屆上交會上,北京上拓科技有限公司推介了“3D照相館”技術。通過手持掃描儀掃描人體15到20分鐘,再經過2-3小時的數據處理,人體輪廓就能在計算機中形成3D圖像。填充類石膏粉后,3D打印機耗時1-3小時,能打印出高10-25厘米的仿真人像。記者看到,現場展示的仿真人像面目清晰,色彩分明,衣物配飾也能細致呈現。韋龍喜笑言:“3D照相館在北京和無錫都開放體驗,以后想不出送什么紀念品,打印個仿真人像就好了。”
用途親民了,價格也逐漸降低。本次上交會展出的數款3D打印機價格已跌破1萬元。南京寶巖自動化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敞開式3D打印機,重6.8公斤,價格在1萬元以內。寶巖市場部經理鄭連明表示,這款3D打印機使用ABS塑料,ABS塑料每公斤售價僅300元。恒通也推出一款使用ABS塑料的家庭型3D打印機,僅售6800元。韋龍喜表示,3D打印機進家庭,已成為行業的新趨勢。
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3D打印尚存瓶頸。最大的問題是,中國使用的3D打印材料有限,目前主要有ABS塑料、樹脂、金屬粉末、高分子材料等。雖然已有產品出口到俄羅斯、印度、肯尼亞等國,但較歐美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創新能力欠缺是中國3D打印面臨的難題。”孫兵表示,無論從創意和成品來看,中國仍舊有較強的模仿痕跡,缺少自身特點和原創因子。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