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不必驚嚇 無需神化
要數近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3D打印技術無疑榜上有名:首支可發射子彈的3D打印手槍面世、3D打印手槍通過安檢登上“歐洲之星”列車、美國NASA打算利用3D打印技術為宇航員提供食物……一時間,似乎不知道什么是“3D打印”,你就太落后了。
溫俊華
對洶涌而來的“3D打印大潮”,有人迷惑不解,視為“異端”;有人歡呼第三次工業技術革命到來,只要擁有了一臺3D打印機,就可以在家中打印任何東西。
是這樣的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3D打印技術。3D打印技術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以本人粗淺的理解,3D打印是基于電腦精密設計,將各種材料粉末或液體化后,以噴塑形式完成產品生產的新型生產制造技術。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打印技術已經在航空航天、汽車、生物醫學等領域得到應用。
但為什么對普通民眾來說,3D打印似乎是突然“從天而降”的“神一般的存在”呢?原因大概在于3D打印“小眾”的特點。即便是在3D打印技術已經名氣很大的今天,其行業規模還是很小,有數據顯示,全球從事3D打印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的科研單位和上下游企業(含材料、軟件開發、商業運營)不足100家。
3D打印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視線,是因為該技術通過幾十年的發展積累,目前來到了整個產業發展的關鍵節點——開始具備產業化的基礎和條件,并向民用生產領域進軍。3D打印技術大規模應用,其核心還是要把技術與市場結合。
那么,3D打印前景如何,真能“橫掃一切”嗎?就此,業內人士還是有很清醒的認識——3D打印技術擅長解決個性化、復雜化、高難度的生產技術,而傳統制造業則擅長批量化和規模化,3D打印技術并不能取代傳統制造業,兩者將形成良性互補。
最后說到“3D打印入家庭”,這已不是“可不可能”實現,而是你“愿不愿意”實現的問題——在某著名網上商城上,一款全球知名3D打印品牌的明星家用打印機23日已開賣,標價人民幣1.4999萬元。據介紹,這款打印機能夠打印最大打印尺寸為14×14×14cm的“任何你想象到的東西”。
不過,原料另算哦,假設你打算用ABS塑料,每個顏色的價格為699元(共16色),加上擺弄電腦,創建三維模型數據的智力消耗,再加上為此必須花費的時間,超出你的價格成本了嗎,親?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