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產業發展喜憂參半
近期,隨著3D打印設備及產品扎堆亮相第十六屆北京科博會及“2013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在北京召開,3D打印的相關話題持續成為輿論熱點。借助利好消息,滬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3D打印板塊也迅速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如光韻達(300227,股吧)、金運激光(300220,股吧)等。
從“2013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透露出來的消息顯示,我國3D打印產業發展有喜亦有憂,喜的是3D打印在我國已初步具備產業發展基礎,政府、企業等對3D打印產業發展前景看好,興趣濃厚;憂的是3D打印目前仍面臨一些瓶頸和挑戰,距離大規模商用和民用尚需時日。
3D打印產業有望保持幾何級增長
基于我國3D打印技術的積累和潛力巨大的發展空間,3D打印產業發展被寄予厚望。
在日前由亞洲制造業協會、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英國增材制造聯盟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13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上,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亞洲制造業協會CEO羅軍表示,目前,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已經成立。今年7月將正式啟動中國3D打印的創新中心,下一步將選擇10個工業城市集中建設3D打印技術產業創新中心。預計用3年左右時間,國內3D打印產值可能達到百億元。如果能夠順利跨上百億元臺階,此后幾年,3D打印產業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都有望保持幾何級增長。
4月下旬,來自媒體的一則消息稱:在3D打印的熱潮中,激光打印設備是關鍵。我國首臺萬瓦連續光纖激光器近日在位于武漢光谷的武漢銳科問世,此次突破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后,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成功打破了光纖激光器一直由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將有力促進3D打印產業的發展。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忠宏在今年1月下旬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我國3D打印產業已初步具備發展基礎,并具有一定優勢。從數量上看,我國已成為繼美國、日本、德國之后的3D打印設備擁有國。在3D打印產業應用方面,我國也取得了一定進展。國內已有多家公司依托高校成果,對3D打印設備進行產業化運作,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其中,由部分公司生產的便攜式桌面3D打印機已具備國際競爭力,進入了歐美市場。
3D打印正在積聚群眾基礎,人們逐漸對其從概念到認知再到接受。在近期舉行的第十六屆北京科博會(簡稱“科博會”)和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京交會”)上,3D打印機相關設備和產品受到參展觀眾熱情追捧,各個3D打印機展位前總是圍滿了好奇的觀眾。
本報記者在科博會現場看到,3D打印設備、技術和產品涵蓋了高、中、低端。其中,一款運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飛機鈦合金后機身整體主承力框非常精巧,該技術為“飛機鈦合金大型整體關鍵構件激光成型技術”,這是3D打印技術的高端發展形式;家用3D打印機和3D照相則屬于中低端發展形式。
3D打印產業需突破發展瓶頸
3D打印產業正在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其面臨的發展瓶頸和問題不容忽視。
在“2013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要進一步擴大3D打印的應用空間,仍然面臨著許多方面的瓶頸和挑戰。從總體看,3D打印行業還處于成長階段,有些技術還有待突破,從技術成熟到適應市場并廣泛應用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目前重要的是要致力于加強創新研發,開拓產業化、商業化路徑,做好典型示范,防止在技術尚未充分完善的時候就大規模地擴張產能,否則可能會存在風險。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說,從國際國內3D打印行業的現狀來看,“小而散”是行業普遍現象。國內從事3D打印技術的科研單位和企業總數不過二三十家,全球也不到100家,2012年全球3D打印技術行業實現的產值不足30億美金。最大的3D打印企業產值也不足5億美金。從中不難看出,3D打印技術目前的規模在整個制造業領域來看,無論國際、國內還都非常小。當前,3D打印技術最大的難題是市場運用。3D打印技術只有在產業化過程中得到廣泛運用,才能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張梅穎還提出了一個未雨綢繆的觀點,對于一項新興技術的培育僅憑熱情遠遠不夠,要客觀地科學規劃布局,避免在發展初期一哄而上,形成惡性競爭,防止3D打印技術重蹈光伏行業的覆轍。據記者了解,武漢、成都、重慶、長沙、東莞、青島等地正在建設或籌建3D打印產業園。
深圳市光華偉業實業公司董事長楊義滸表示,耗材是阻礙3D打印技術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問題主要在于3D打印可適應材料成熟性不夠,材料的功能性已經跟不上3D打印技術的發展;材料在打印時的流程性和固化成形性的矛盾;快速冷卻定型與熔融結合強度的矛盾;材料變形與尺寸穩定性的問題;材料對人體的安全性及環境的友好性問題等。
盡管在實現小批量、個性化定制生產方面,3D打印具有優勢,但在大規模商用、民用方面,條件尚不成熟。
在北京科博會展館內,本報記者在一家3D照相館的展臺前看到其推出五種尺寸的3D照相產品均價格不菲,大型的和超大型的價格分別為2900元、3500元,迷你版的價格相對便宜一點,價格為1500元,優惠價是1125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迷你版的只有10厘米高。”也就是說,消費者要想得到一個10厘米高的3D打印“照片”(彩色立體人像),要花費1000多元。
由此看來,3D照相目前仍然算作高端消費,只能是一些收入較高的人群體驗新奇產品的小眾消費,距離大眾化的應用尚需時日。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