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展示:新的3D打印心臟起博器方法
幾天前中國3D打印網曾報道了《心臟起搏器等植入式醫療器件有望在體內3D打印成型》 ,現在我們來具體看看,是怎么操作的。
傳統的移植手術,如心臟起搏器,除顫器,植入人工耳蝸等,藥物監測和輸送通常要求在復雜的外科手術中完,但這往往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創傷同時會伴隨嚴重的疼痛。
研究人員在中國的清華大學提出了直接打印的三維(3D)醫療電子生物體,通過生物相容的包裝材料和導電液體金屬油墨順序注射的方式來代替傳統手術。據研究人員介紹,這種方法是基于一種微創注射的過程,因此將顯著減輕患者痛苦。
(一)常規手術植入電極對大腦刺激器原理圖(b)在液態金屬液滴在進入針尖(c)節點形電子分組(d)和一個3-D三角形框架電子組分(e)和(f)通過注入液態金屬。
研究人員解釋詳細的步驟:
所有復雜的3-D電子是使用臨床注射器的注射工具制造。首先,填充10毫升注射器用5毫升的包裝材料溶液(25.0%質量分數)。然后垂直的溶液以1ml / s的速率注入到目標區域。取出注射器后,將注射器針頭沿噴射方向塑造電極的模具。約3~5分鐘后,慢慢地取出注射器針頭和將形成一個三維的電極模具。接著,將2ml GaInSn液體金屬油墨用5毫升注射器以0.5ml / s的速率注入電極模具。最終,一個注入電極被制造出來。
(1)表示所形成的電極的模具,(2)和(3)表示的電極模的制作過程(4)表示通過注入GaInSn液體金屬油墨在電極模具中所形成的電極。
下圖:可視化實驗
(a)1毫升液體在管尖形成的電極(b)和(c)分別是對電子的電極的測試(d)(e)測量結果。
物理和化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說:“這種實驗在老鼠和青蛙身體上試驗結果是令人滿意的,但是在應用到臨床實踐中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實驗圖一
實驗圖二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