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3D打印和3D食品打印
3D打印是一種可快速成型技術,已經有大約30年的歷史。3D打印工作原理與傳統打印原理類似,主要區別在于3D打印使用的“墨水”不同,不用紙和墨,而是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材料熔融等一系列技術,使特定金屬粉或可塑性高的材料融化,按照電子模型圖的指示一層層疊加“鑄造”,最終把電子模型圖變成實物。
過去3D打印通常在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但隨著技術的進步與制造成本的下降,現正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包括“打印”髖關節、牙齒及一些飛機零部件等高價值應用,此外也用于“打印”服裝、玩具和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
3D打印的優勢在于,相對于傳統制造業,它無需先制造出模具,而是設計出電子模型圖后即可直接“打印”,制造周期大大縮短。業界尤其看好3D打印在小批量、高附加值制造領域的應用前景。
有行業機構預測稱,2015年,全球3D打印業產值有望達到37億美元,2019年達到65億美元,而2021年則將達到108億美元。
總體而言,3D打印產業仍處于產業化初期階段,有關技術主要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打印成本極高,很難實現傳統制造方式的大批量、低成本制造,短期內還難以顛覆整個傳統制造業模式。
3D食品打印,顧名思義,就是使用3D打印技術,把食品,如甜品、漢堡、面包、巧克力、比薩餅或意大利面等“打印”出來。3D食品打印的歷史雖短,但卻是目前3D打印的一個熱門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