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稱三年后萬科用3D打印房子
爬過高山,涉過險灘,留過學,現在又想執起教鞭……耳順之年的王石,似乎依然對自己的角色變化有著更高的追求。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昨日報道,深圳萬科集團創辦人、董事會主席王石,4月14日正式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以下簡稱新國大)實踐型教授。他表示,希望通過與新國大的合作,協助提升中國建筑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昨日,記者就此事向萬科方求證。該企業負責公關方面工作的人員表示,確有此事,目前王石及其秘書都在國外。
王石到新國當教授啦
14日,王石受邀在一場新國大座談會上發表有關中國綠色建筑業前景的專題演講,該校商學院院長楊賢教授在總結研討會時透露,王石已接受該校實踐型教授委任。但目前,在新國大官方網站,仍然沒有發布相關消息,在教職員工列表上,也沒有王石的名字與資料。
據了解,王石將同時兼任新國大商學院和設計及環境學院房地產系的實踐型教授(Professor of Practice),任期14日起生效,直到2017年6月。這也使他成為新國大商學院首位來自中國的實踐型教授。
記者在王石的新浪微博認證帳號了解到,最近幾天并沒有發表關于其接受委任的內容,但其一直在新加坡參觀學習,微博內容談及了新加坡濱海灣人工湖畔藝術科學博物館,以及濱海灣花園、垃圾焚燒場等。
作為實踐型教授,王石在企業管理的實踐經驗,將可輔助新國大的教學與研究,從而加強學生實用技能的培訓,但目前不清楚他將在何時開始授課。
演講談及可持續發展是大勢所趨
王石在英語演講中表示,他較早時參觀了該校設計及環境學院的工業設計室,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學院在可持續發展和創新等方面的核心價值。他說:“我希望萬科與國大的合作能帶來更多想法和相關技術,以協助改善中國建筑業和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萬科集團成立于1984年,該集團近年來致力于發展綠色建筑項目,包括大規模采用預制技術以及把節能減排的概念融入住宅。
他說,萬科的研究發現,中國建筑業對全球環境造成巨大沖擊,因為中國消耗世界一半的混凝土和三分之二的鋼鐵,此外中國也進口從世界雨林砍伐的一半木材,其中1%用于建筑業。“作為中國目前最大的住宅開發商,我們認為有必要尋找新建筑方法以減少碳足跡。”
在各種新建筑方法中,預制技術特別引起王石的注意,因為它可節省87%的木材及其他建筑材料。王石說,預制技術在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很多國家,是一項非常成熟的科技,但許多中國建筑商卻不愿采用,因為預制在中國的成本高于現做現造,而且政府也沒有提供相關的獎勵措施。
盡管如此,王石強調,可持續發展不是一個“選擇”,而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為提升在全球的長遠競爭力,中國企業必須順勢做出調整,“從股東轉向利益攸關者,從盈利轉向全球定位和社會責任”。
三年后,萬科用3D打印房子
60歲“高齡”游學知識殿堂哈佛大學,王石的選題是企業倫理道德和城市規劃,在哈佛,他希望學習更多西方的管理思維。
而在近日舉行的“萬科公開講壇·致敬1984”系列活動上海站上,王石表示,萬科下一步要用3D打印機打印房子。三年之后,萬科的建研中心,就會用3D打印機打印出一個房子。
王石在演講中談到:“下一步,發展商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主要還是通過自己的行動、自己的品牌體現,不僅僅是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還要贏得社會的信任,更積極參加公益活動。”
記者追訪
啥叫實踐型教授?
王石受聘實踐型教授,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覺得實至名歸,也有人擔心,其只是掛個名而已。
究竟什么是實踐型教授?對此,記者查閱了有關資料:實踐型教授是指獲委任的,在他們的“實踐”(專業)領域具有非凡經驗的非終身教職人員。這些教師類似于客座教師和科研人員,其職責有限而明確。
在麻省理工學院,實踐型教授特指那些在對學校的學術專業具有重要意義的學科領域,有世界一流影響力,且致力于提高這些學術專業水平的杰出人士。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講師彭華新表示,實踐性教授是社會科學研究中比較需要的一種專業型人才。他既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做支撐,又有大量的社會實踐經驗。“在理論層面,他以實踐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踐既是他的邏輯起點,也是理論研究點。既是研究對象,也是研究成果。他們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實踐,總結實踐成果,提出可行性意見,并應用于實踐。”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