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借助3D掃描技術把動物骨骼制作成模型供人們研究
借助3D掃描技術,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將近100個動物骨骼和骨骼碎片轉化為數字3D模型。 3D模型可以被動物學家和自然歷史學家用于教學和研究。
如果你曾經去過自然歷史博物館,那么你就會了解博物館最嚴格的規定:不要碰。 稀有或絕跡動物的骨骼和化石是非常珍貴的,如果損壞就無法返原。 因此,最好將它們放在玻璃后面,避免故意或意外碰觸。這種方法的問題是,你不能親近動物骨頭,不能把它翻過來,檢查它的裂縫和輪廓。不過,在不久的將來,可以使用3D掃描技術掃描動物骨骼,您可以創建一個數字3D模型,讓好奇的觀察者仔細觀察它們。
這就是斯坦福大學圖書館作為最近試點項目的一部分。 到目前為止,該組織已經掃描了大約100個動物骨骼和骨骼碎片,盡管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阻止這些骨頭被打破。實際上,斯坦福大學想要大量數字化的儲藏庫,其中還包括藝術品和其他有趣的歷史對象,以改善課堂教學。
他們的想法是,如果這些三維模型可以立即在線訪問,斯坦福大學的講師和導師可以向學生們展示他們,而無需借用實際的文物。 它不像真實的東西那樣好,但它使所有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容易。 斯坦福大學人類學助理教授克里什·塞塔赫(Krish Seetah)在2017年發表的《動物考古學:動物概論》一書中使用了一系列掃描的3D模型,認為它們比照片更有用。塞塔赫說:“理想的情況是,我的每一個學生都要把整個骨架帶回家學習,但由于收集的脆弱性和局限性,這是不現實的。以前,我用過二維的照片,現在,使用三維模型一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中國3D打印網點評:斯坦福大學圖書館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我們的高校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讓實物變成三維模型,讓教學更容易。
中國3D打印網譯自:3ders.org 轉載需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admin)